1995 年 3 月 20 日日本地下鐵發生了由奧姆真理教所主導的「沙林毒氣事件」。之後,村上春樹訪問數十位受害者,寫成《地下鐵事件》一書。為平衡「地下鐵事件I」的報導,村上春樹的「地下鐵事件II」特地訪問了奧姆真理教多位信徒,以其文學洞察力,將年輕人的不安心理,以及易受控制的靈魂表達出來。為此,村上春樹數度前往旁觀麻原彰晃等人的審判,這經驗令他痛苦,讓他更去感受信徒們的迷惘之心。
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村上春树的作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
昨年也是在这个时候有幸阅读了村上的《地下》,而近日在读《在约定的场所》的过程里,内心煎熬十分复杂。 两部作品的交相呼应贯穿始终,这样写实的纪实文学,对于一个村上文学的喜爱者,真是一件莫大的精神愉悦,从村上的字里行间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日本社会。 无疑地讲,《...
评分一个外国人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要不要自杀? 1980年左右,在村上刚刚写完《且听风吟》和《1973年的弹球游戏》时,他决心当一个真正的作家,但是这有一个问题,作家有两种:追求故事的,和追求语言的。他想了很久,决定自己要做一个主要追求故事的作家。所以在18...
评分地下的后篇,第一部是受害者的访谈,第二部是奥姆真理教的教徒访谈。选了八个人,六男两女,只有一个是高中生出家,其他都是大学生或者大学毕业后出家成为教徒,奥姆真理教以佛教为底子,又糅合藏传佛教一些原始教义,后期开始变得很极端。八个人都属于不幸福那一个阶层,或者...
评分首先,不同意本书的销售策略“村上春树的转型之作”。 第一本村上春树的书,是高中时的《挪威的森林》。选择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就是听说非常有名。出于高中生某种莫名其妙的自尊心和优越感,想读点小众又有品的东西。读完后没有任何感觉。既不觉得好看,也不难看。只是把这本书...
评分無法說清它對我有多重要
评分比起《地下铁事件》,这本书出现的访谈对象要少很多,但是确深入了很多,而且后面村上与河合隼雄的对话也很有意思。里面不难看出对奥姆的调查对于之后《1Q84》的创作是很有影响的。
评分生动性不及上集,与河合的对话不错。
评分他们可能是你,可能是我
评分95年日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后,村上对奥姆真理教教徒的访谈录。掩藏在妖魔化形象之下,这群教徒其实既不愚昧更不凶残,只是多了些对世界和人生的质问,却没人尝试去理解他们。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现实活得地道,但求社会能让这群人有一个出口而不至于投入奥姆怀抱。”如果要成为一个乐观的人,单单喜欢美好是不够的。像喜欢光明一样厌恶黑暗,也许整个思考的回路就变成‘如果可以把黑暗完全消灭掉就好了’,那样必然会变得愤怒起来。” 当时读完《约束的场所》后写的一段话。纯粹即极端,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必须学会怀着恶活下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