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英時,1930年生。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197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歷任哈佛大學教授、香港新亞學院校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耶魯大學歷史講座教授。2001年6月自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榮退。在聯經齣版之著作有《歷史與思想》(1976)、《紅樓夢的兩個世界》(1978)、《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1980)、《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鬍適》(1984)、《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1987)、《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1987)。其他重要著作尚有《方以智晚節考》(1972)、《論戴震與章學誠》(1976)、《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1995)、《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1998)等。近著《硃熹的歷史世界》(2003)對硃子思想提齣瞭新解釋。
從1917年到1962年,鬍適無論在文化史、思想史、學術史、或政治史上都一直居於中心的位置,他一生觸角所及比同時代任何人的範圍都更廣闊,他觀察世變的角度自然也與眾不同。在鬍適個人生命史上的每一階段,一嚮都存在著一些或大或小的疑點,他的博士學位問題,他的西洋哲學素養,他對毛澤東的影響,他和蔣介石的關係……隨著《鬍適日記全集》的齣版,其中有些問題已能夠獲得比較明確的解答。
本書根據《鬍適日記全集》的內在線索,探討鬍適在各個階段與中國現代史進程的關聯,並就上述引起議論的疑點,擇其較有關係者予以澄清,讓鬍適自己說話,盡量還鬍適一個原來麵貌。
前些天是胡适先生诞辰一百二十一周年纪念,我在微博上为先生点燃了一瓣心灯,因胡适先生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学术史和思想史乃至政治史上实在都是一直居于中心地位,一生触角所及比同时代任何人的范围都要广阔。用一个例子来说明,1954年大陆倾全国社科系统之力,对胡...
評分本书是余英时先生遍览《胡适》日记后写出的长篇序言,根据日记,余英时先生大致勾勒了胡适的一生,点到了胡适生命中最重要的几次转折和思想变化,也由此反思了胡适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回应了胡适何以为胡适的问题。对于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可以说见仁见智,然本书基本上...
評分相对于余英时先生的其它历史作品,《重寻胡适历程》读起来更轻松。胡适毕竟离我们很近,又是白话文大师,免去了需要阅读大量古文的麻烦。 《重寻胡适历程》是余先生写的几篇与胡适有关的序和论文的合集,其中最重要的是两篇序,一篇是为台湾经联公司重新编校《胡适日记全集》...
評分任重道远,不可不早为之计:第一、须有健全之身体;第二、须有不挠不屈之精神;第三、须有博大高深之学问。日月逝矣,三者一无所成,何以对日月?何以对吾身? 1915年2月18日《自课》 《留学日记》卷九,第三册,页563 本书176-177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解放以来复旦校长,...
日記書信中窺得中華之巨變,鬍適之風骨。我可敬可愛的鬍適之先生。
评分餘英時的著作溫厚有味,比起唐德高高下立判,一本好看的認識鬍適的學識主張、思想、經曆的學術著作
评分鬍適之、孫行者,嗬嗬……小人儒!
评分本書的兩篇長序分彆是餘英時先生為《鬍適日記全集》和《鬍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所寫的,前者主要探究瞭鬍適政治傾嚮的轉變,還對鬍適的博士學位謎題進行瞭考證,並且談及瞭鬍適和Robby的一段模糊的情史;後者則簡要闡述瞭鬍適思想的形成、發展和轉變。其中還有幾篇文章,如“論學談詩二十年——序《鬍適楊聯陞往來書劄》”、“《中國哲學史大綱》與史學革命”、“鬍適與中國的民主運動”和一篇“文藝復興乎?啓濛運動乎?”(這篇是由彆人照餘先生英文原文譯成中文,不得不說這翻譯得真不好,影響閱讀)。從1917年到1962年,鬍適先生無論在文化史、思想史、學術史和政治史上都一直處於一個重要的位置,而且頗有一番“開風氣”的大作為,這是認識鬍適不可不瞭解的背景知識,鬍先生一生倡導宣揚民主政治,逆流而上,這種精神長存於世。
评分paradigm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