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1961年齣版以來,這本書即成為城市研究和城市規劃領域的經典名作,對當時美國有關都市復興和城市未來的爭論産生瞭持久而深刻的影響。作者以紐約、芝加哥等美國大城市為例,深入考察瞭都市結構的基本元素以及它們在城市生活中發揮功能的方式,挑戰瞭傳統的城市規劃理論,使我們對城市的復雜性和城市應有的發展取嚮加深瞭理解,也為評估城市的活力提供瞭一個基本框架。
簡·雅各布斯(1916-2006),齣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斯剋蘭頓,早年做過記者、速記員和自由撰稿人,1952年任《建築論壇》助理編輯。在負責報道城市重建計劃的過程中,她逐漸對傳統的城市規劃觀念發生瞭懷疑,並由此寫作瞭《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一書。1968年遷居多倫多,此後她在有關發展的問題上扮演瞭積極的角色,並擔任城市規劃與居住政策改革的顧問。1974年成為加拿大公民。她的著作還有《城市經濟學》(1969)、《分離主義的問題。(1980)、,城市與國傢的財富》(1984)、《生存係統》(1993)。
再次感谢豆瓣,好像每次一提到读书就要先感谢豆瓣,事实上正是如此。豆瓣让我养成了看书的习惯,“思想之美”——我喜欢用这四个字来形容读书带给我的感受。而这本书《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无疑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本书。 今天在图书大厦花费了一些时间找到了这本书,...
評分一 大城市里的街道和人行道(尤其是后者)用来干什么,或者有一个用途你永远你永远都想不到,那就是为这个城市提供安全。这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这本书中,作者在第一章就告诉我们的一个令人钦佩的论点。在规划者建筑师们的眼里,城市(书里特指谈的仅仅是大城市)...
評分阅读的过程中总是想起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 记得看完那部电影后自己写了这么一句话:失落在钢筋水泥的工具理性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才是一个社会自愈机制的根本。 我也曾用温情来描述这部电影,一个平民区的中年妇女,年轻丧偶,白天在超市做工,回家为儿子洗衣做...
評分摘自《北京规划建设》 作者:俞孔坚 城市到底是什么?城市的生命来自何处?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什么?是谁毁了我们的城市?怎样来挽救我们的城市活力? 简•雅各布斯以其鲜明的建设性的批判立场,于1961年发表了《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宣言般地提出了城市的本质...
這本書齣來的時候不知道有多麼的驚心動魄!如此的犀利呀。我倒是想聽聽行傢對這本書的批判。
评分這本也是被她藉走的,泥牛入海,以後再也不藉書給彆人啦!沒有人吐槽翻譯嗎?太糟糕瞭,更糟糕的是這本書的責編可能都沒有認真校對過一次。
评分我總覺得翻譯有點生硬。書是好書,不過由於翻譯的不準確,麵對很多案例的時候,對於國內或者不熟悉雅各布所指地區大緻概念的人會不那麼明晰的理解。再版的時候加上些圖紙或者圖片就好瞭。
评分雖然講的是大城市中規劃實踐的小智慧,但字裏行間說的都是對“傻得可愛”的浪漫主義傷感情緒(被其稱作“高尚的野蠻人“)反思,以及城市作為一個有機的過程,調節人的關係與人和自然的關係。
评分我總覺得翻譯有點生硬。書是好書,不過由於翻譯的不準確,麵對很多案例的時候,對於國內或者不熟悉雅各布所指地區大緻概念的人會不那麼明晰的理解。再版的時候加上些圖紙或者圖片就好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