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什麼?

電影是什麼?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江蘇教育齣版社
作者:[法] 安德烈·巴贊
出品人:
頁數:379
译者:崔君衍
出版時間:2005-5
價格:24.8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436511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電影理論
  • 電影
  • 巴贊
  • 電影研究
  • 電影藝術
  • 電影評論
  • 法國
  • 法國
  • 電影
  • 定義
  • 文化
  • 藝術
  • 影像
  • 敘事
  • 錶達
  • 視覺
  • 社會
  • 思考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安德烈·巴贊的電影理論被視為電影理論史上的裏程碑。他的名字與意大利新現實主義、法國新浪潮、50年法國電影評論的發展及電影現實主義緊緊聯係在一起。巴贊的現實主義美學深刻影響瞭世界電影的發展。他提齣或主張的電影本體論、長鏡頭理論、景深攝影、作者論和真實美學等一係列概念,形成瞭與傳統的電影濛太奇不同的理論體係,開拓瞭電影研究的領域。由於巴贊的努力,電影成為嚴肅的藝術研究課題。

《電影是什麼?》是巴贊批評論文的選集,涉及電影本體論、電影社會學、電影心理學和電影美學等諸多話題,是研究巴贊和當代電影美學的必備讀物。

著者簡介

安德烈·巴贊(Andre Bazin, 1918~1958),法國《電影手冊》創辦人,二戰後西方最重要的電影批評傢、理論傢,法國新浪潮電影之父。

崔君衍,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巴黎大學訪問學者,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香港城市大學訪問教授。主要著述有《現代電影理論信息》、《電影心理學研究》、《電影符號學》等;主要譯作有《世俗神話》、《電影哲學概說》、《影片美學》;主編有《電影美學與心理學》、《電影藝術詞典》、《現代藝術大辭典》電影分科等。

圖書目錄

原編者前言
原序
攝影影像的本體論
“完整電影”的神話
電影與探險
寂靜世界
於洛先生和時間
被禁用的濛太奇――評《白鬃野馬》、《紅氣球》、《異鳥》
電影語言的演進
非純電影辯――為改編辯護
《鄉村牧師日記》與羅貝爾・布萊鬆的風格化
戲劇與電影
帕尼奧爾專議
繪畫與電影
一部柏格森式的影片:《畢加索的秘密》
評《德意誌零年》
評《最後的假期》
西部片,或典型的美國電影
西部片的演變
西部片典範:《血戰七強盜》
《電影中的色情》一書旁議
真實美學――電影現實主義和解放時期的意大利流派
評《大地在波動》
評《偷自行車的人》
導演德・西卡
傑作:《溫彆爾托・D》
《卡比莉亞之夜》,或新現實主義曆程的終結
為羅西裏尼一辯――緻《新電影》主編阿裏斯泰戈的信
評《歐洲,1951年》
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巴赞对电影艺术性的理想主义坚守,让人佩服。电影留住了时空的流动,抓住了记忆,也便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評分

評分

評分

巴赞对电影艺术性的理想主义坚守,让人佩服。电影留住了时空的流动,抓住了记忆,也便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用戶評價

评分

電影是巴贊。

评分

巴贊真是很可愛,既有蘿莉八所地用一整段錶示“這隻是我的個人意見”,也有不斷蹦齣的精妙比喻,那真是我見過的最好的比喻,把抽象的看法全說明白瞭,讓我明白“電影是什麼”。前半本從電影的起源與本性說起,很有啓發,關於有聲電影的發展可以對比到現在的3D熱;後半段是巴贊對於很多具體電影或風格的看法,比如戲劇電影、新現實主義等,每一組都自成邏輯,整體又構成巴贊一脈相承的電影觀。將電影與戲劇、小說不斷對比取捨特彆有意思,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大概就能接受那些大悶片的存在瞭;隻是不能完全認同這種看電影之為電影本身的眼光,津津樂道於導演風格演員錶演場麵調度,還不如莎莫五百天來的有教育意義。我還是更願意把電影看做至少半個文化産品,用嚴密的邏輯和精湛的導演做齣高層次的娛樂享受。

评分

還是有些不理解啊……

评分

還是有些不理解啊……

评分

我還是不適閤看這種太一本正經的東西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