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包括特性/身份问题、美国特性、对美国特性的挑战、重振美国特性四部分。将“文明冲突”的视角由国际转向美国国内,论述了“美国国家特性”所受到的种种“挑战”,剖析了美国在21世纪初所处的国际形势以及美国在世界上应起的作用。
Samuel Huntington(1927-2008)的最后一本书(2004),描述美国国民对国民身份,国家精神和国家认同的逐渐消解。原因有三,苏联的解体导致国民危机感消失和向心力瓦解(无敌国外患国恒亡);旧的WASP(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文化与大量移民(尤以拉美裔为主)的文化与...
评分老亨最后一本书,结合川铺上台看颇有预言意义。个人总结下要点。 1美国是盎格撒 清教(自由平等公民权等)为核心价值的宗教国家。 2美国并不是由移民建立的国家而是由英国清教开拓者建立的。所谓的移民熔炉是要把后来的移民溶为接受美国核心价值的人而不是吸收接受移民的固有价...
评分按照中国人的思维,在别人的地盘上,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别到处惹事生非总是不会错的。而事实上,在美国的华人华裔群体也确实扮演着这种中坚力量的角色。大多数的华人都是勤勤恳恳的典型,力求不拖社会的后腿,也不做出头鸟而成为攻击的对象。 这还是文化使然吧,在...
评分很早以前在大学里读过亨廷顿的一本《变革社会的政治秩序》,读完以后对亨廷顿敏锐的视角和精辟的分析佩服不已。一本60年代写于美国的书籍,居然这么贴近于中国的实际,其中很多关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论述,简直就是对中国80-90年代的直接描写。曾经无数次的想买这本书,...
评分全球化时代的隐忧 文/魏英杰 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亨廷顿的《我们是谁?》翻译出版已近一年,似乎没有引起公众足够重视。这部精彩、好读的学术著作,对处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与个人有重大启发意义。 9·11事件是全球化进程的一个拐点,早年致力于世界文明冲突研究的亨廷顿在事件...
美国个人主义+宗教+勤劳 中国集体主义+世俗+勤劳 宿命的对手,维持团结和内部身份认同 自由主义和全球化解体美国
评分亨廷顿不愧是亨廷顿,10年前所提的问题与焦虑基本上都在美国应验了。不过当前的语境下,亨廷顿应该会被打成“白人至上主义”的新教父,而不是他自认的“白人本土文化保护者”。(事实上,废国师班农几乎就是亨廷顿的野蛮人版)
评分我觉得这本书是写给美国人看的一本倡议书,不值得细读。当我们倡导多元文化和尊重少数群体的权利时,不是形成了融合,而是城市里独立的社区和以“种族”为单位组织起来的人群,政治共同体在何种意义上共同呢?不是实质的内容,只是程序和外形。这样一种多元文化是真的造成了融合和尊重呢,还是造成了对自我特性的强调,以致引起分裂和纷争呢?
评分這個模子套著可以寫好多地方保護的文章吧。。。不過一些反思倒是挺深刻的,晚年轉為了文化學者
评分亨廷顿对美国文明的深深关切和责任感使他在泛自由和左转的学术界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或许也正是他的保守色彩使得他成为“30年来美国最杰出的政治学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