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四川成都人。二十年代末开始创作《灭亡》《新生》等长篇小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文革”后创作的近五十万字的《随想录》,被称为“说真话的大书”,引起强烈反响,曾先后获意大利“但丁奖”和法国荣誉勋章。
分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五部分,共150篇作品,主要是散文,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怀念萧珊》等。
--转部分文字,写出了我的心声。作者名字不转了,见谅。 在十年文革以后,谁曾站起来承担过一丝责任?中国文人 固然没有,他们重新出山以后,除了哭诉奴才的委屈外,根本不懂得反省。那些非 文人呢?那些直接的责任者呢?又有谁反省过?我不是不懂得文革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没...
评分也许人只有到了那样的年纪,什么都不再惧怕,什么都无所谓,才能够不再重视技巧、文字、色彩诸如此类的东西,而去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并且真实地写下那些感受。读回忆萧珊那一节时,我在火车上,因为没有座位,便靠在两节车之间通道的壁上。老人的语气缓和,有一种经历...
评分我想说说巴金。 我所看的他的第一本书是著名的《家》。这是一本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小说。它给人的感觉就是真实,如同生活一般,仿佛就是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它让我明白能够感动人的东西只有真实的生活。通过这本书我们看到是青壮年时期的巴金,是一个恨不得马上改变旧社会的革...
评分 评分正所谓文如其人,巴金的《随想录》处处透着他耿直与善良的好意,即使是说理,也十分本份诚恳。 七十五岁的老人,经历了劫难,历尽沧桑。这份善良与诚恳,应是早年性格使然。 文章大都写于文革后的七九年,如今又二十八载。今天读来,言辞不免有些老套,绝不能与新生代如韩寒...
见语文摘抄124。
评分其实人一生都会犯错误,有些会让人内心隐隐愧疚,时时念起。。这部书是巴金先生讲了真话的书,其中就有真心说出自己的一些甚至可以说是自私、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违背内心做的一些事情,但是自身的反思并说出来就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评分破破旧旧的,破破久久的。
评分《忏悔录》和《随想录》是我的启蒙读本吧
评分一个说话不带脏字的知识分子骂娘的文字 重复性略强 今天真话环境每况愈下更凸显此书呼喊之无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