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1918-2001),現代女作傢。她原籍颱灣苗栗,生於日本,長於北京。1960年以小說《城南舊事》成名。林海音不僅創作瞭許多小說和散文作品,她在齣版業上亦有許多成績。從1951年開始,她主編《聯閤報》副刊10年,樹立瞭編輯的典範,提升瞭文藝副刊的水準和地位;1961年創辦“純文學齣版社”,發掘鼓勵許許多多的年輕作傢。
多少年來,《城南舊事》感動瞭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除瞭再版無數次的小說版外,1985年,本書在中國大陸搬上銀幕,電影“城南舊事”獲得“中國電影金雞奬”、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奬金鷹奬章”、第十四屆“貝爾格勒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奬”等多項大奬。
兒童繪本版《城南舊事》由當今中國極具代錶性的水彩畫傢關維興,運用優雅詩意的風格和穿透人心的獨到技巧,將創作的圖畫全然融入故事的情節。畫中舉凡服飾、器物和建築,考據詳實,沒一點隨便或含糊。人物細緻的錶情、光綫和空氣的律動、圓熟豐美的調子,使文圖呈現無懈可擊的呼應。繪本《城南舊事》甫齣版即獲選1993、1994年“波隆那國際兒童書插畫展”、1993年“布拉迪斯國際插畫雙年展”以及1994年“加泰隆尼亞國際插畫雙年展”。
從小說到電影,從成人書到兒童繪本,《城南舊事》是故事、是夢幻,讀時仿若音樂,輕輕扣動人心,字裏行間所隱涵的深意,更令人撼動,久久不能自已。
用眼睛看世界,用心去感受 ----- 读《城南旧事》 这是我第二次读《城南旧事》这本书了。前年,刚刚读三年级的我,在妈妈的陪伴下似懂非懂地读过这本书,读完英子童年的故事,我的心里总是有一些惦记,会馆里的秀贞、受尽虐待的...
評分读《城南旧事》有了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陌生是因为并没有觉得曾经读过这本书,熟悉源于一些零星的片断开始在大脑闪现,越来越清晰,随着记忆的迫近,发现原来真的曾经读过里面的一些只字片语,更确切的说是《我们看海去》的章节,当然我依然忆不起在何年何时何地读的这一...
評分过去是什么? ---读林海音《城南旧事》 回忆往往是痛苦的,但是回忆更多的时候却是美丽的,比如初恋,比如童年。它常常会让你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柔柔地触摸到了你心底最柔弱的地方,如冬阳,如骆驼队。这就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一如她的名字一样让人温暖。 ...
評分写北京的书,老舍最正宗,他是地道北京人,胡同里和三教九流一起成长,最熟悉原汁原味的北京。林海音论家世,不算纯正的北京人,父母来自台湾人,说话有浓重的乡音,但林海音3岁到北京,30岁才回到台湾,决定一个人性格命运的重要时间段,留在古都了,这段这种经历她用另一个角...
評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伴随着这首凄美婉转的《送别》,听着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她笔下的童年旧事宛如一幅副记录画面浮现在眼前。 听完了广播版,觉得还不过瘾,就买了书来读。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女士一部自传体...
這類書是我閱讀中缺失的一部分,現在讀起來也有些感動,文字很平實,感情真摯,露齣的是孩童變化的內心以及那個年代一個傢庭的方方麵麵。能寫齣這樣文字的人,是細緻敏感的,每個時代都有這樣的人,纔把世界的豐富感覺記錄下來,延續下去。20140926
评分一直以來我都認為,閱讀是需要心境的,在什麼樣的年紀讀什麼樣的書,倘若你覺得一本書不好,很有可能是你沒有讀懂它,或許再過一些年來讀,會疑惑於自己當年的不以為然。對於我來說,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早已是耳熟能詳,可是曾經在書店無數次的翻開它,卻從來也提不起閱讀的興趣。到我真正喜歡上這本書的時候,纔發現它一直靜靜在那個角落等我,從來不曾遠離。
评分老捨之外,還有另一種北平敘事。多美好。
评分孩子的世界其實是更有主張的,爸爸媽媽的感情齣現微妙的變化什麼的根本逃不過孩子的眼睛。是不是童年記憶裏總會有一兩個失去愛人的瘋子、一兩對無法理解的婚姻、一兩個不那麼討厭的壞人和一兩位永遠不會再見到的親人。。
评分語言樸實流暢,毫無華麗辭藻的堆砌,以一個單純的兒童視角來記錄陪伴她成長的、又一個個離她遠去的那些親人、玩伴和朋友。兒時讀這本書也並未被感動,反而快三十的年紀再讀起來竟然很多地方都會讓我哽咽。或許在這個紛亂和浮躁的社會中越來越難以找到那份童真和純粹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