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1918-2001),现代女作家。她原籍台湾苗栗,生于日本,长于北京。1960年以小说《城南旧事》成名。林海音不仅创作了许多小说和散文作品,她在出版业上亦有许多成绩。从1951年开始,她主编《联合报》副刊10年,树立了编辑的典范,提升了文艺副刊的水准和地位;1961年创办“纯文学出版社”,发掘鼓励许许多多的年轻作家。
多少年来,《城南旧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除了再版无数次的小说版外,1985年,本书在中国大陆搬上银幕,电影“城南旧事”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金鹰奖章”、第十四届“贝尔格勒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等多项大奖。
儿童绘本版《城南旧事》由当今中国极具代表性的水彩画家关维兴,运用优雅诗意的风格和穿透人心的独到技巧,将创作的图画全然融入故事的情节。画中举凡服饰、器物和建筑,考据详实,没一点随便或含糊。人物细致的表情、光线和空气的律动、圆熟丰美的调子,使文图呈现无懈可击的呼应。绘本《城南旧事》甫出版即获选1993、1994年“波隆那国际儿童书插画展”、1993年“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以及1994年“加泰隆尼亚国际插画双年展”。
从小说到电影,从成人书到儿童绘本,《城南旧事》是故事、是梦幻,读时仿若音乐,轻轻扣动人心,字里行间所隐涵的深意,更令人撼动,久久不能自已。
因为一首歌,想看一部电影;因为一部电影,想看一本书;因为一本书,想看一位作家的全部作品。人生的快乐不过于此了。 在图书馆偶然看到这本书,毫不犹豫的中断了“一个月阅读村上”的计划,借出来开始读了。没想到短短130页的小说我竟然用了三天时间才...
评分 评分童年的离骚。 《城南旧事》一个让人迷得发紧的名儿,林海音女士独步文坛三十多年的经典作品。同名体裁无论电影音乐,都如梨爪雪印,弥散着茶香四溢,却始终昏黄的调调。 平常的冬夜,再次回味林海音女士的文字,小雅轻诵,质朴中见飘逸,充满风景画般的写意。叙事亦没有波澜...
评分《城南旧事》这本书的经典程度,那是毋庸置疑的。不过一直无缘细读,小时候的教材也不是人教版的,于是拖到现在才有机会读完全本。不过读书本来讲得就是机缘,而且书中有些东西,是要自己有一番经历才能真正体会的。 作者林海音在序言中曾提及自己那段无忧无虑,令人怀念的...
坐在单向街的沙发上安静地翻完,脑中配合着文字不断闪现电影中小沈洁的英子那张纯净小脸。读完原作,越发佩服吴贻弓竟能将林海音淡淡的文字还原成那么真挚的影像,如同关维兴的水彩画,古朴而隽永。更令人赞叹的不得不说是李叔同对于“送别”的填词,堪称意境上的绝美: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评分最记得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夹竹桃落了, 我是大人了。
评分写的真好 我也常常怀念小时候 妈妈还那么年轻美丽 穿着白底蓝花的真丝连衣裙 长长的头发 对我总是无比温柔耐心 爸爸虽然偶尔凶我 但是好吃的好玩的从来没少给我 那时的一切都是美好新鲜的 一切游戏都能让我们乐此不疲 那时候没有手机 没有电脑 一个人对着沙堆也能玩一整个下午 那时房子并不大 我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每天中午家里大人午睡后 我一个人在客厅的小方桌上画画 捏橡皮泥 给洋娃娃做衣服 那些好时光就这么流走了 一个人就算能多活十年 也不能多活十几岁二十几岁的那十年啊 看到爸爸的花儿落了那篇 不由自主的就哭了 当时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还小 打打闹闹的课堂上 怎么能理解长大后的沉痛与伤感呢?
评分语言朴实流畅,毫无华丽辞藻的堆砌,以一个单纯的儿童视角来记录陪伴她成长的、又一个个离她远去的那些亲人、玩伴和朋友。儿时读这本书也并未被感动,反而快三十的年纪再读起来竟然很多地方都会让我哽咽。或许在这个纷乱和浮躁的社会中越来越难以找到那份童真和纯粹了。
评分特别记得英子被家长误会不懂事的时候,其实是因为小孩不小心撞到并艰难消化了大人才要承担的事,想说出来又怕伤害到父母,不得已以胡闹的方式发泄出来,越被说不懂事越哭得厉害。我小时候这种时候太多了,沉重婉转得说不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