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實踐理性批判》齣版於1788年。全書除序言和導言外,分為純粹實踐理性的“要不論”和“方法論”兩部分,外加一個“結論”。“要素論”裏麵又分為純粹實踐理性的“分析論”和“辨證論”。這一套結構與《純粹理性批判》的大體結構完全相同,但在劃分的細節上卻有很大的差輥,甚至完全相反。這是由於兩個批判的任務、對象和要達到的目標不同所決定的。
【摘要】康德道德哲学的立论方式包括三个主要的层次。首先是底层情结,即立足于普通百姓日常的道德生活,从中去发现和挖掘隐藏在后面的道德原则,而不是引用权威从上至下地向他们颁布道德教条;其次是理性的洁癖,通过纯粹实践理性批判将已经发现的道德原则归结为自由意志的超越一...
評分康德批判常识,批判随时具个体性且易变的感性,以至于批判脱离经验的理性与知性。根据他的观点,生活中所谓的常识往往不具备成为实践原则的条件:常识一般适用用于大部分情况,但仅仅因为如此就把这个准则强加于每种个体,每种情况则是毫无道理的。 另外...
評分康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尚未真正梳理清楚,他的三个《批判》的内在关系,也还需要进一步地阐发。我们常说,康德的“实践理性”是引向“宗教”的桥梁,这话不错,但具体都有哪些内容,其中关键的核心问题又是哪些,所知并不十分确切。应该说,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的意义,远不...
評分【摘要】康德道德哲学的立论方式包括三个主要的层次。首先是底层情结,即立足于普通百姓日常的道德生活,从中去发现和挖掘隐藏在后面的道德原则,而不是引用权威从上至下地向他们颁布道德教条;其次是理性的洁癖,通过纯粹实践理性批判将已经发现的道德原则归结为自由意志的超越一...
評分摘要: 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对于“der freie Willkür”(自由的任意)和“der freie Wille”(自由意志)加以区别使用,这正体现出康德对于自由概念的两个维度的区分——“任意”与“自律”。“任意”与“自律”的区分来源于思辨理性与实践理性在性质与范围上的差异,...
網上有鄧曉芒的句讀的視頻,西哲入門者看完句讀後讀這本,不會太難。而勉強看懂純粹理性批判句讀的,想夠著純粹理性批判,確是根本不可能。這是我第一本閱讀的康德原文,比純批容易得多。
评分網上有鄧曉芒的句讀的視頻,西哲入門者看完句讀後讀這本,不會太難。而勉強看懂純粹理性批判句讀的,想夠著純粹理性批判,確是根本不可能。這是我第一本閱讀的康德原文,比純批容易得多。
评分讀瞭第二遍,收獲很大,對先驗道德學有瞭大體的把握。由此開始,可以多讀些規範倫理學的論著瞭,加油!
评分讀瞭第二遍,收獲很大,對先驗道德學有瞭大體的把握。由此開始,可以多讀些規範倫理學的論著瞭,加油!
评分不用說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