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9年法國人以從所未有的最大努力,將自己的命運斷為兩截,把過去與將來用一道鴻溝隔開。但他們不知不覺中從舊製度繼承瞭大部分情感、習慣、思想,他們利用瞭舊製度的瓦礫來建造新社會的大廈。因此,若要充分理解大革命及其功績,必須去考察那逝去的、墳墓中的法國。
法國大革命有兩個截然不同的階段,第一階段似乎要摧毀過去的一切;第二階段要恢復部分已被遺忘的東西。舊製度有大量法律和政治習慣在1789年突然消失,幾年後重又齣現,恰如某些河流沉沒地下,又在不太遠的地方重新冒頭,使人們在新的河岸看到同一水流。
這部《舊製度與大革命》給我們帶來瞭什麼新東西,發瞭什麼前人所未發的新意?托剋維爾開宗明義就指齣,他從事的是“關於法國革命的研究”,而不是寫另一部大革命史。既是“研究”,就要提齣問題。從各章題目就可以知道作者要解決的是哪些問題。從方法論說,這也可以稱為後來“年鑒學派”創導的問題史學。例如,托剋維爾企圖說明:何以全歐洲幾乎都有同樣的政體,它們如何到處都陷於崩潰?何以封建特權對法國人民比在其他地方變得更為可憎?何以中央集權行政體製是舊製度的體製,而不是大革命或帝國的創造?何以18世紀的法國的人們比其他國傢人民更彼此相似,同時又彼此分離,漠不相關?盡管文明不斷進步,何以18世紀法國農民的處境有時甚至比13世紀的農民處境更惡劣?何以18世紀法國文人成為國傢的主要政治人物?何以法國人寜願先要改革,後要自由?何以行政革命先於政治革命?路易十六時期是舊王朝最繁榮時期,這種繁榮如何加速瞭革命?等等。每一個問題幾乎都可寫成專著。
與19世紀一些思想傢、哲學傢——從斯塔埃爾夫人到基內——不同,托剋維爾不是憑空“思考”法國革命,而是紮紮實實地依靠對原始材料的分析研究得齣結論。他閱讀、利用瞭前人從未接觸過的大量檔案材料,包括古老的土地清冊、賦稅簿籍、地方與中央的奏章、指示和大臣間的通信、三級會議記錄和1789年的陳情書。他是第一個查閱有關國有財産齣售法令的曆史傢;他還努力挖掘涉及農民狀況和農民起義的資料。根據這些史料,他得以深入瞭解、具體描繪舊製度下的土地、財産、教會、三級會議、中央與地方行政、農民生活、貴族地位、第三等級狀況等,並闡發自己的論點。
托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7.29-1859.4.16),法國政治傢、社會學傢和曆史學傢。1841年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849年齣任立憲大會副主席和外交部長。在拿破侖三世1851年政變後退齣政界,從事曆史研究和著述。代錶作有《論美國的民主》《舊製度與大革命》等。
在做外新史的读书笔记,放上来的这部分是末尾的一些笔记之外的想法,靠不靠谱尚不可知,欢迎讨论:) 如下: 在现有的诸多关于对托克维尔之法国大革命观的研究理论中,很少提及政体合法性与革命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可在此处做深入探究。 复旦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陈明明曾...
評分因为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马克思替他补充了一点:第一次是作为伟大的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卑劣的笑剧出现。 正文 请不要少于140字 所以说,海里的叔叔伯伯们担心自己会被送上断头台,其实他们只会因为被农民老爷爷养的...
評分相当精彩。读完全书后的感觉正如同作者所说:历史是一个画廊,里面模仿多,原创少。 此书的分析甚至可以颠履我们对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原来大革命并不完全是因为封建压迫过重,反而是放松的缘故。而大革命后的所有制度都不过是过去制度的改头换面,特别是中央集权。当看到书中引...
評分在做外新史的读书笔记,放上来的这部分是末尾的一些笔记之外的想法,靠不靠谱尚不可知,欢迎讨论:) 如下: 在现有的诸多关于对托克维尔之法国大革命观的研究理论中,很少提及政体合法性与革命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可在此处做深入探究。 复旦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陈明明曾...
評分这本《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本老书,只不过是最新出版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原有的封建制度由于腐败和不得人心而崩溃,但社会动荡却并未带来革命党预期的结果,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最后都被相互间的怒火所吞噬。原著出版于1...
相對於不動産,土地對人民總有一種特殊得情懷,王權為瞭得到鞏固中空瞭中層得權利,而部分的土地改革卻過多的激發人民的不滿,原本領主要繳納的賦稅轉移到瞭擁有土地的人民身上而人民隻是得到瞭土地卻不能承擔過重的稅款。新興的貴族階級需要輿論保障信譽帶來得權益去支持作傢的文學政治……人民相信理性的革命導緻自由,而法國大革命的理性隻不過發明瞭一些新的奴役形式
评分建議先看最後一章,這樣就對全文邏輯結構心裏有數瞭。作者在條理方麵真是一言難盡,很多時候我在等他解釋,突然下麵就沒瞭!東一榔頭西一棒。細看很多句子一針見血,和在一起卻讓人睏惑,産生似懂非懂之感。
评分嘴炮公知治國是不靠譜的
评分舊製度可惡,鬆動下舊製度可怕,但書中並沒有為避免暴力革命提供一劑革新舊製度的良方。書中有一段話特彆有意思:“被一小撮歐洲人任意擺布的那個虛弱野蠻的政府,在他們看來是可供世界各國仿效的最完美的典範。他們心目中的中國政府好比是後來全體法國人心目中的英國和美國。在中國,專製君主不持偏見,一年一度舉行親耕禮,以奬掖有用之術;一切官職均經科舉獲得;隻把哲學作為宗教,把文人奉為貴族。看到這樣的國傢,他們嘆為觀止,心馳神往。”
评分驚人的相似,其中某些話語更是太一針見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