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譯注

百喻經譯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華書局
作者:
出品人:
頁數:447
译者:王孺童
出版時間:2012-7
價格:33.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1086362
叢書系列:國民閱讀經典
圖書標籤:
  • 佛教
  • 宗教
  • 佛學
  • 百喻經
  • 古籍
  • 哲學
  • 中華書局
  • 王孺童
  • 佛教經典
  • 寓言故事
  • 翻譯注釋
  • 古籍校注
  • 智慧寓言
  • 禪宗思想
  • 漢語古典文學
  • 譬喻教化
  • 佛學入門
  • 文化典籍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國民閱讀經典:百喻經譯注》以日本《大正藏》本為底本,采用《金藏》(僅存捲二、捲三)、《高麗藏》、《資福藏》、《磧砂藏》、《普寜藏》、《洪武南藏》、《永樂南藏》、《永樂北藏》、《徑山藏》、《清藏》及金陵刻經處本(簡稱“金陵”本)對校,並以他書輔校。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凡例1
序品1
第一捲13
一愚人食鹽喻14
二 愚人集牛乳喻17
三 以梨打頭破喻21
四婦詐稱死喻25
五渴見水喻30
六子死欲停置傢中喻33
七認人為兄喻39
八山羌偷官庫喻 43
九嘆父德行喻48
一〇 三重樓喻51
一一婆羅門殺子喻56
一二煮黑石蜜漿喻60
一三說人喜嗔喻65
一四殺商主祀天喻70
一五 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74
一六灌甘蔗喻80
一七債半錢喻83
一八就樓磨刀喻86
一九乘船失舒喻88
二。人說王縱暴喻92
二一婦女欲更求子喻95
第二捲97
二二入海取沉水喻98
二三賊偷錦綉用裹褐喻102
二四種熬鬍麻子喻205
二五水火喻108
二六人效王眼瞤喻111
二七治鞭瘡喻115
二八為婦貿鼻喻119
二九貧人燒粗褐衣喻122
三○牧羊人喻126
三一雇藉瓦師喻130
三二估客偷金喻133
三三斫樹取果喻135
三四送美水喻138
三五寶篋鏡喻145
三六破五通仙眼喻152
三七殺群牛喻157
三八飲木筒水喻160
三九見他人塗捨喻163
四○治禿喻166
四一毗捨閹鬼喻169
第三捲174
四二估客駝死喻175
四三磨大石喻178
四四欲食半餅喻180
四五奴守門喻183
四六偷嫠牛喻290
四七 貧人作鴛鴦鳴喻193
四八 野乾為摺樹枝所打喻198
四九小兒爭分彆毛喻201
五○ 醫治脊僂喻203
五一五人買婢共使作喻205
五二伎兒作樂喻207
五三 師患腳付二弟子喻209
五四 蛇頭尾共爭在前喻213
五五願為王剃須喻216
五六索無物喻221
五七蹋長者口喻225
五八二子分財喻228
五九觀作瓶喻234
六○見水底金影喻238
六一梵天弟子造物因喻242
六二病人食雉肉喻245
六三伎兒著戲羅刹服共相驚怖喻250
六四 人謂故屋中有惡鬼喻256
六五五百歡喜丸喻259
第四捲269
六六 口誦乘船法而不解用喻270
六七夫婦食餅共為要喻274
六八共相怨害喻278
六九效其祖先急速食喻281
七○ 嘗庵婆羅果喻284
七一 為二婦故喪其兩目喻287
七二唵米決口喻290
七三詐言馬死喻294
七四 齣傢凡夫貪利養喻296
……
跋偈367
附375
《百喻經》之研究375
《百喻經》之再研究396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看完跋偈,知道王先生受了菩萨戒,光这一点,我就非常佩服,念头不对就是破戒,这真是太难了,佩服佩服。其次,一本书能苦读十五载,还是如此浅显的文字,唯有思辨其中的义理,举一反三,举一反一百,譬喻只是手指,能识得明月,反一万。我不曾识。来说说正文,九十八个譬喻,...  

評分

听故事有趣,讲道理无聊,此乃人之常情。 信徒看此书,虔诚称颂,看到的都是佛法;我辈俗人,冥顽不灵,自然在里头寻笑话。其实这《百喻经》,抛开道理,只看故事,就是花样犯二大赛,古代逗逼百科,种种愚人,诸般荒诞,闲来一看,着实别有意趣。 作者说佛理是苦口的良药,...

評分

看完跋偈,知道王先生受了菩萨戒,光这一点,我就非常佩服,念头不对就是破戒,这真是太难了,佩服佩服。其次,一本书能苦读十五载,还是如此浅显的文字,唯有思辨其中的义理,举一反三,举一反一百,譬喻只是手指,能识得明月,反一万。我不曾识。来说说正文,九十八个譬喻,...  

評分

听故事有趣,讲道理无聊,此乃人之常情。 信徒看此书,虔诚称颂,看到的都是佛法;我辈俗人,冥顽不灵,自然在里头寻笑话。其实这《百喻经》,抛开道理,只看故事,就是花样犯二大赛,古代逗逼百科,种种愚人,诸般荒诞,闲来一看,着实别有意趣。 作者说佛理是苦口的良药,...

評分

看完跋偈,知道王先生受了菩萨戒,光这一点,我就非常佩服,念头不对就是破戒,这真是太难了,佩服佩服。其次,一本书能苦读十五载,还是如此浅显的文字,唯有思辨其中的义理,举一反三,举一反一百,譬喻只是手指,能识得明月,反一万。我不曾识。来说说正文,九十八个譬喻,...  

用戶評價

评分

蠻有趣的寓言小故事。

评分

所謂譯注實為重復

评分

整個宇宙既是有的,也是無的。自然又是從何而生?自然是從泥洹中産生的。泥洹又是從何而生的?泥洹是不生不滅的法。 你們現在沒有死,也知道死亡是痛苦的。我看見十方諸佛,不生不死,所以我知道泥洹是永遠快樂的。 世間的果報也是一樣,在人間或是天上雖然享受到一點快樂,但沒有任何真實之處,一切都是無常且要最終敗壞毀滅掉的,不可能得以永久保持。如同那個空樂我耳的譬喻一樣。 一切世間上的人也是一樣,都是因緣暫時和閤産生的,其中沒有一個主宰,逐一推理分析,誰又是我呢?然而所有眾生,總是執著是非,強行發生爭辯。 世間的人也是一樣,由於發怒的緣故,想求得毗陀羅咒,用來惱害對方,但還沒害到對方,先被怒火所燒,反而把自己給惱害瞭,墮落於地獄、畜生、惡鬼等三惡道之中。

评分

我喜歡有趣的書,但硬是扯上佛法有點牽強瞭。

评分

校勘譯注都精當,注者懂梵文,引佛典文獻豐富,極感。〈磨大石喻〉中的一段話,感覺很像是對今天的讀書人說的:「夫為學者,研思精微,博通多識,宜應履行,遠求勝果;方求名譽,驕慢貢高,增長過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