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人类的本性

设计,人类的本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作者:亨利·波卓斯基
出品人:
页数:249
译者:王芊
出版时间:2012-10
价格:3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0863444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设计
  • 工业设计
  • 工程
  • 建筑
  • designthinking
  • 美国
  • 闲闲看看
  • 工程设计
  • 设计
  • 人类行为
  • 心理学
  • 用户体验
  • 创新
  • 美学
  • 认知
  • 行为科学
  • 人文关怀
  • 生活方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设计是人类的本性》(《To Engineer is Human》,1985)是亨利•波卓斯基的第一本著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正是这本书奠定了他以失败分析作为研究方法的基础,通过后来一系列著作的进一步丰富,逐步完善了他所擅长的失败分析方法。

本书主要记述了一些设计上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不仅包括堪萨斯市凯悦酒店的两座人行天桥的倒塌、伟大的水晶宫和至高无比的维多利亚建筑、塔科马海峡吊桥的巨大失败、布鲁克林大桥的成功、金字塔形制的演变等大型的案例;还包括作者孩子玩具、妻子所用刀叉等身边的案例。作者主要想通过一些案例的讲述,说明设计是什么和怎样设计的问题。

作者通过分析指出:设计是由无数的假设或者说选择组成的,永远都有出现失误的可能,作为设计师要学会关注细节,善于在成功中看到失败,对已经出现的失败作出分析是很必要的,且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在失败中吸取经验,稳步改善,并尽力避免失败的再次发生。这种失败分析的方法,后来进一步演化为《器具的进化》中设计的动因之一“缺点论”的观点。这本书同样体现了他分析问题的视角与方法的独特性。

作者简介

亨利•波卓斯基(Henry Petroski),美国杜克大学土木工程、历史学教授,特别擅长于事故分析,被《克科斯评论》(Kirkus Reviews)誉为“科技的桂冠诗人”,2006年荣获美国历史悠久且最富盛名的工程奖项之一——华盛顿奖(Washington Award)。他曾在《美国科学家》(American Scientist)杂志中,持续为大众撰写工程设计与文化研究的专栏,也为《纽约时代》杂志(The New York Times)、《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撰写一些非工程类文章。他曾受邀参加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今日秀(Today Show)节目和吉姆莱勒新闻时间(News Hour with Jim Lehrer)的专访。

其他重要著作有《铅笔:一个设计与环境的历史》(The Pencil: A History of Design and Circumstance)和《超越设计:散论及其他非方程式计算的尝试》(Beyond Engineering: Essays and Other Attempts to Figure without Equations)。波卓斯基通过对事故分析的案例、不同文化背景器物形态的差异比较,以及对器物创造、演进过程的梳理,富有创造性地阐述出抽象的设计基本问题;另一方面,他多采用以小见大的研究方法,通过一些经常被人们忽视的小物件来揭示设计的基本问题。

目录信息

推荐序为什么设计?(孙建君) / Ⅴ
前言 / Ⅸ
1致命的创意——人性化背后的反思 / 1
2跌倒是成长的一部分——失败乃后世之师 / 11
3来自日常生活的教训——疲劳效应 / 21
4没有一成不变的正确——成功的工程仅仅为一种假设 / 41
5从金字塔到大教堂的警示——论桥梁的坍塌 / 55
6设计就是一次旅行——从此岸到彼岸 / 66
7一位工程师就是一位诗人——设计中的推敲与修改 / 78
8必然发生的事故——细节的薄弱导致整体的崩塌 / 89
9安全系数——对于危险性的预测和度量 / 102
10当裂纹变成断裂——安全寿命 / 119
11公交车的框架与刀刃——裂痕分析 / 133
12插曲:水晶宫的成功故事——创新意味着更加谨慎的分析 / 147
13桥的坎坷史——成功的鞭策与失败后的刹车 / 167
14鉴识工程和工程类小说——文学作品中对失败的隐喻 / 181
15从计算尺到计算机——对曾经的计算方法的遗忘 / 198
16莫衷一是的行家——事故原因可能性列表 / 212
17设计的局限——失败和成功的不断循环 / 223
后记 / 234
参考书目 / 238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虽然书名是《设计,人类的本性》,但美国人对设计的理解和国内以为“设计”只是对外形问题的解决不同,他们多半认为解决问题、创造之前没有的东西就是设计。 他们“设计”中包含的范围太广,我们的“设计”,内容比较局限。 在评论中说“全部讲工程,根本不是设计书”的人是对...  

评分

即便是一位工程背景的设计师,作者的写作却是如此感性。他会从孩子蹒跚学步告诉大家跌倒是成长的一部分——对过往失败的分析是设计永恒的动力。他会帮我们记起计算机出现前的工具,对他来说是计算尺,对我们来说是算盘,但他会在梳理中发现,技术的进步反而给我们带来不可控的...

评分

即便是一位工程背景的设计师,作者的写作却是如此感性。他会从孩子蹒跚学步告诉大家跌倒是成长的一部分——对过往失败的分析是设计永恒的动力。他会帮我们记起计算机出现前的工具,对他来说是计算尺,对我们来说是算盘,但他会在梳理中发现,技术的进步反而给我们带来不可控的...

评分

2星不是给Petroski的,是给翻译的。之前读过《器具的进化》和《铅笔》,于是冲着Petroski的书就去了。扫了一遍目录发现主要与工程设计和结构力学相关,纳闷中。再仔细一看封面,标题原文为“To enginneer is human”。好吧,就怪我没好好看英文标题,还以为是产品设计相关的,...  

评分

在网上一片文章中看到作者的一本书《宽恕设计:理解失败》,里面列举了很多大型工程垮塌的事例,却没有搜到,有人知道不? 。 ...  

用户评价

评分

觉得比较啰嗦,案例堆砌没什么实料。不想读完了。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坑应该是中文标题的翻译上,意义与英文有明显的差别。 本来想搞几本设计类的书读。其实书中的主要内容是工程学,书中的设计也是限于工程学范畴下的设计。 多看版本中英尺和英寸弄错了几次,这是非常不应该的。 作者的原文应该是不错的,在枯燥的工程学术语中,使用了一些西方的诗歌、并且由人类成长过程中身体发育对工程学进行讲解,读起来并不无趣。但是翻译的让人读起来不够畅快

评分

因为以为讲的是广义设计学相关,所以试读了几个章节,主要还是工程设计上的失败成功等等,没看完不知如何评判价值,但是作者的言辞通俗,译者翻译流畅,觉得还是值得一提的。另,这本书归于艺术,让我有些不能理解。

评分

除了啰嗦,还挺有意思的。从失败案例探讨建筑工程师的苦逼之处,角度不错。读完发现所有大众产品制造者都有这种悲哀,一面被创新的狗追得提不起裤子,一面又很清醒地知晓创新品的成活率和风险。和所有建筑物一样,作者也有疲劳期的好么。11.27读毕

评分

2014年03月30日~31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