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卢梭经典名著《爱弥儿》的上卷,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卢梭(1712—1778)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本书是他的一部重要著作。
卢梭对所谓的“人类文明”充满了警觉,在《爱弥儿》的开篇第一句,他就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卢梭主张的自然教育,从目标到手段都应该遵循自然之道,尊重儿童的天性和个性,最大限度减少对他们成长的人为影响,静待花开。...
评分看第四卷的时候我越来越确信,《爱弥儿》的教育目标并不只是一个能在社会中保持(在《不平等》中自然状态的意义上的)自然之善的“普通人”,更不是为《社会契约论》塑造模范公民。一旦社会形成,历史就已不可逆转,因此前理性(pre-rational)、因而也前道德(pre-moral)状态...
评分 评分爱弥儿 【法】卢梭 早在《论科学与艺术》中,卢梭就表达了对科学与艺术的排斥,认为对科学与艺术的追求,阻碍了人们实现自己的自然权利;而且,科学艺术至上的观念会使得人们重视那些在科学艺术方面有天赋的人——也就打破了“人生来平等”的基石,使天赋成为天然的划分人的层...
评分很久以来他们都认为我是游荡在梦幻之乡,而我则认为他们始终是停留在偏见的国度。-----卢梭,1762年《爱弥儿》p.357 【按语:《爱弥儿》是一部让我瞠目结舌的天才之作:细腻生动的想像力、感人至深的情感和语言、爱欲与自由的对峙、宗教意识的灵性沉迷与斯多葛学派自然与命...
教育学经典
评分大学借的最后一本书:“青年人不要普遍地去研究一般的东西,他所研究的应该是个别的特殊事例。”“我们真正的老师是经验与感觉,一个小人只有根据他所处的关系才能清楚觉察哪些东西是适合于他的。一个孩子是知道他要变为成人的:他对成人的状况可能具有种种观念,对他来说,就是教育的理由;但是,他对这种状况不能理解的地方(补:由想象而形成错误判断和偏见),就绝不该让他知道。我这本书全是继续不断地在证明这个教育原理。”有学问的人是不是更接近真理呢?他们“在判断上的自负自大比知识的增长快得多”。缺乏具体真实的社会经验,就不要满脑子充塞虚妄的抽象观念与偏见的混杂物,以显示自己具有讨论一般问题的本领,这样便压根不会真正纳入具体情境去做判断,只是虚荣心作祟的伪高明。拿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来指导具体现实的人生是要完犊子的!
评分很有帮助;有时间再读;
评分几百年前的卢梭都说了,尊重孩子的天性,父母要以身作则,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现在呢?
评分教育是一个摆脱固有陈规和偏见的过程。好的教育应该按照自然法则按照人的发展阶段顺势而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