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的组曲

赤的组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日] 土屋隆夫
出品人:
页数:248
译者:曹逸冰
出版时间:2013-3
价格: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3401171
丛书系列:七曜文库
图书标签:
  • 土屋隆夫
  • 推理
  • 日系推理
  • 日本
  • 千草检察官
  • 七曜文库
  • 日本推理
  • 推理小说
  • 赤色
  • 组曲
  • 音乐
  • 文学
  • 革命
  • 史诗
  • 情感
  • 叙事
  • 幻想
  • 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亲子间最现实的纽带,就只有赤红之血。亲子鉴定对世间的男性而言,是何等切实的福音啊!

一年前,无辜的孩童若没有被车祸夺去性命,一切的不幸都不会出现。男人的家庭不会破碎,女人的秘密不会曝光,目击的大学生不会失踪,少年更不会失去幸福的未来。只可惜他们都无法摆脱凶手的安排,相继踏上死亡之路。

赤红的谎言、赤红的案件、赤红的物证、赤红的线索,一切都指向无奈而又无情的真相。假象滴水不漏。要想扯下假象之后的凶手面具,就唯有紧随那一系列的赤红。

作者简介

土屋隆夫(1917—2011)

孤高寡作的推理大师。他自1949年开始创作推理小说,却直到1958年才推出第一部长篇作品《天狗面具》,1963年以《影子的控诉》(千草检察官系列首作)摘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此后总要隔两三年甚至七八年才有新作印行,可谓寡作之至,但部部均是 足以传世的佳作,其“千草检察官系列”更有日本推理小说史上最成功系列作品之誉。土屋隆夫性格怪僻,久居山间农村,晴耕雨写,几乎不跟东京的文坛往来,却深受文坛和读者敬重,2001年被授予日本推理界唯一的功劳奖——日本推理文学大奖。

目录信息

前 奏 曲 比才,回家吧
第一乐章 红色的零
第二乐章 红色睡袍
第三乐章 红色日记本
第四乐章 红色合唱
终  曲 晚霞为何血红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突然想起盲人摸象的故事,四个盲人分别摸到大象的一部分,就以自己的判断来推测大象的实际形态。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这则故事本意是告诫人们不要把自己看到的部分当成整体,以偏概全要不得。我在这里引用这个故事,当然不是说这本书不好,我只是用这则故事来开个头罢了。 土屋...  

评分

多年不见的同学坂口秋男突然登门拜访,希望千草检察官能在他寻找失踪的妻子的事上给予帮忙,千草检察同情之余却又心生疑惑,为什么妻子失踪了四天,坂口才想到要报案?《赤的组曲》是千草检察官系列之二,一桩找上门来的案子。   当我们讨论推理小说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评分

《赤的组曲》重新救回我读完《影子的控诉》后对土屋老师的失望,但同时也加重了我对于《影子的控诉》的低评。即使是前后相差三年的出版时间,但是在书中人物的时间确实连贯的。那么在《赤的组曲》已经可以通过指纹确认身份,为什么在《影子的控诉》里对于名片的归属,没有使...

评分

评分

土屋隆夫是一个以人工设计的谜题和解谜过程来充分满足读者的推理作家,同时也十分关注人类心理上的复杂性。 尤其是《不安的初啼》或《美玲的囚徒》,甚至是《圣恶女》之中,他写作的重点都不是谁犯了什么罪,而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人类心理的不可捉摸是永远无法描写清楚...  

用户评价

评分

携带指纹那段的伪解答相当惊人,虽然正解更偏向于实际可能性,但我还是喜欢狂气的前者。而就核诡而言,只能怪侦查当局处理案件的小细节不到家咯。

评分

和《影子的控诉》差不多,重点还是放在不在场证明的破解上,故事中反复出现的赤红色物件一直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本书的书名,总体感觉不错,但比前作略逊一筹,毕竟前作的光芒实在太大,阅读节奏也显得更好一些~

评分

这个封面有些莫名其妙,只能说明封面作者看过书了,竖着似乎还稍好点儿。书名《赤的组曲》确实比《血型杀人事件》或《方言的钥匙》要好很多……

评分

比起刑事侦缉档案档案改编后剧情和人物关系的突兀,原作的剧情显得更加流畅而富有生命力,无论是检察官自身的心理和行为,还是犯罪者的苦痛,乃至小角色的周遭的生活和境遇,都如同娓娓道来一般亲切。土屋隆夫的作品总是有一种奇特的魔力,我从未发现原来本格推理小说的文字也能如此的自然和丰富,人物能如此的真实而简约。案件的经典程度不用多说,仍然是以不伦作为入手点,抽丝剥茧的破案过程还是一如既往的缜密,如同“盲人摸象”一般的碎片是如何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犯罪过程实在让我叹为观止,七曜文库的翻译也一如既往的令人感到舒服和放心,五星推荐。

评分

破解的是谁是犯人。本作在写法上,有些让人想到《丽贝卡》,坂田美世甫一出场便失踪,从始至终未曾露面,像一个蒙着纱巾的女子,令人无法看清。通过大量的侧面描写,令人物始终活在他人的讲述中,悲怆的母亲、神秘的女子、诱惑而富有魅力的少妇,真真假假,也模糊了读者视线。随着受害者、加害者、同谋者身份的不断转换,使人物完成替换,结构形成封闭的圆环,真是文字版的“移花接木”。遗憾的是白鸟小姐的动机稍显不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