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係古代散文選編總集,12捲,成書於康熙三十四年(1695)以前。該書收錄瞭我國古代上起東周下至明末的散文222篇,雖比較一些選本所選篇目不算多,但它能重其所重,輕其所輕,故該書問世至今300年來風行不衰,是清代以來流傳廣泛影響大的散文選本。 “觀止”二字齣左傳,意謂:讀瞭這些盡美盡善的文章,彆的文章就用不著去讀瞭。
「原序」
古文宜選乎?曰:「無庸也!」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則選尚已。古文至今日,操選政者,代有其人,駸駸乎有積薪之歎矣!尚宜選乎?曰:「無庸也!」詳略互見,醇疵錯陳,則選又尚已。且餘兩人非敢言選也,即焉雲耳!即之奈何?集古人之文集,古今人之選而略者、詳之,繁者、簡之,散者、閤之,舛錯者、釐定之,差譌者、校正之雲爾。蓋諸選傢各有精思深意,以抉古人之奧,讀之者取此置彼,則美者或遺;一概觀覽,則勞於睹記,此餘兩人所以彙而集之也。
至於攷訂之下,偶有所得,則亦謹附之,以備參究,不敢雷同附和,以取譏於大雅。若夫聲音之間,點畫之際,諸傢或以為無益於至義而忽之,而不知童子之所肄習,終身勿能忘;況考試之時,一有不閤,即遭擯斥,可不慎歟?餘兩人之從事於茲也,有年矣!兢兢焉一義之未閤於古,勿敢登也;一理之未欠慊於心,勿敢載也;一段落、一鉤勒之不軌於法度,勿敢襲也;一聲音、一點畫之不協於正韻,勿敢書也。
山居寂寥,日點一蓺以課子弟,而非敢以此問世也;間有好事者有所許可,輒手錄數則以去,鄉先生見之者,必曰:「諸選之美者畢集,其缺者無不備,而譌者無不正,是集古文之成者也,觀止矣!宜付之剞劂,以公之於世。」餘兩人默然相視良久,曰:「唯唯!弗敢當!弗敢當!誠若先生言,抑亦何敢自私。」退而輯平日之所課業者若乾首,付諸梓人,以請政於海內君子雲。
康熙戊寅仲鼕山陰 吳 乘權楚材、大職調侯 氏題於尺木堂。
吳楚材(1655~?),名乘權,字子輿,號楚材,浙江清山陰州山(今紹興)人。幼受傢教,勤奮好學。 16歲時,患足疾,一病數年,仍手不釋捲。疾愈,學問大進,在傢設館授徒。曾多次應考,但屢試不中。
族伯吳興祚時任福建巡撫,楚材24歲時投奔門下,受到器重,除公案書記之外,為其子伴讀。興祚謂楚材“天性孝友,潛心力學,工舉業,尤好讀經史,於尋常講貫之外,別有會心”。後興祚為兩廣總督,隨之同往廣州。
康熙十七年(1695),與侄吳調侯共同編成《古文觀止》一書,共12捲,收錄上自先秦、下至明末文章222篇,以散文為主,間收駢文。繁簡適中,體例周密,選材得當,每篇末加簡要評註,為舊時文學啟濛讀本,流傳甚廣。據為《古文觀止》作序的吳興祚說,楚材“天性孝友,潛心力學,工舉業”。調侯為人“奇偉倜儻,敦尚氣誼”。
除《古文觀止》外,康熙五十年(1711),楚材又編成《綱鑑易知錄》一書,共107捲,族叔存禮為之序,以為“法遵綱目,注集王、劉,煩簡適宜,雅俗共賞”。為舊時初級歷史課本,與《古文觀止》同樣廣泛流行。
最初背这本书,应该是被迫的. 这种排版的书,小字注释在大字旁,常常将注释也一齐背了去 不过,还是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叹服 在它面前,我何其渺小. 也感谢我爸爸,让我看到了同龄人不曾看到的风景.
評分记得刚上高中到县城读书,那时候才刚有了可供自己支配的零钱。攒了点钱买了几本书,其中就有古文观止。当时买的时候没细看,拿回来一看,上当了,盗版书,错字连篇,还有句读没分割对的。怎么办呢?扔掉重买?那可不行,当时一天吃饭钱才2块多。 于是,我从学校的小图书室里借...
評分最初背这本书,应该是被迫的. 这种排版的书,小字注释在大字旁,常常将注释也一齐背了去 不过,还是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叹服 在它面前,我何其渺小. 也感谢我爸爸,让我看到了同龄人不曾看到的风景.
評分我有过两套《古文观止》。一套是高中时在学校门口地摊上买的盗版的,一套是这版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的竖排书。 那个时候正在农村上高中,穷,不仅穷钱,更穷书。我记得一个寒风凛冽的深秋下午我花了8块钱买了一本盗版的《古文观止》,如获至宝。接下来的半年里,我拿着一本王力...
評分此书于康熙年间编录,各家版本甚多。目前较好的是由安平秋在中华书局1958年排印本的基础上,参校鸿文堂本、文富堂本、怀泾堂本而校勘整理的版本,由中华书局于1987年出版;2008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由葛兆光注解的新版本。 该书是当年吴氏叔侄教授弟子诵读古文的讲义,荟...
這本書...我看瞭...快兩年...纔看完...我贏瞭...
评分係統讀過,心中明朗瞭許多。另一麵,以呂思勉先生為代錶,對此書尖銳的批評意見也是值得一看的。中華書局在前言裏居然說此書收錄篇目二百二十篇,我一個個數瞭個遍,堅定確鑿是二百二十二篇。雖是小處疏漏,我卻日益覺得中華的編輯敷衍潦草不是一星半點瞭。
评分反復讀。
评分繁體竪排,附帶原編者評論,乾淨簡潔,仿古裝幀不錯,雖然字跡略顯雜亂紙張也偏薄,但無傷大雅。兩編者的評論很有啓發,絕非腐儒之言,至於其選文之經典就不提瞭,高中的文言文我就基本沒背過,因為初中我就背瞭喜歡的不少文章。其選文角度也是很獨到的,兩漢以前多選故事不選說教,兩漢以後又多選抒情議論,對於古代小學童而言,可以說是相當具有吸引力的。看評論說編輯部前言水平不咋地,看瞭一遍,確實,不止數錯篇目,還說什麼兩編者仕履無考,根本就是沒去動腦殼的錶現,批判選文的缺點也是牛頭不對馬嘴。
评分具有殺傷力的竪排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