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冰点周刊 纪实中国 社会 新闻 人文 中国青年报 特稿 中国
发表于2025-05-07
永不抵达的列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在一片纷乱喧嚣中,冰点仿佛一位笃定的观察者,将目光一次次投向大变革中那些普通的小人物,注视他们被时代裹挟的命运,诉说他们微小的愿望与简单的快乐、深深的无奈与绵长的苦痛……
透过冰点所讲述的故事,你能看到自己的同胞——那些老人、那些孩子、那些青年、那些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沉默的大多数——在经历怎样的命运。从关注人的命运出发,冰点一直着力维护许多最基本的价值,比如悲悯、比如同情、比如宽恕、比如正义、比如自由。它让我们相信,这个社会上不是光有丛林法则;它让我们看到,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有另一些没被压倒的、也不可能被吞噬的价值。
《永不抵达的列车》精选了20篇中青报2010~2011年最具影响力的冰点特稿,共分为“伤逝”“世相”“家国”三辑。这些文章饱含深情地讲述着普通人不普通的命运,对我们的时代与社会进行着真诚、理性、温和、持久的思考,在引人入胜的同时也发人深省,对读者而言无异于一场畅快淋漓的精神洗礼。
杜涌涛,《中国青年报》副总编,第十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
徐百柯,《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主编,著有《民国风度》。
花了一个午休的时间看完。简直象水龙头一样丢脸,“伤逝”的部分从第一篇开始哭到最后一篇,中间收了一下,到“生命的礼物”又哭得歇不住气。遗憾的是,每篇的背后都有一个幕后黑手叫领导或者叫国家,一种压抑黑暗力量的具像化,但它无法直指,所以哭完了也不愿看第二遍。
评分如果新闻只有煽情,眼泪就会变成生理反应。新闻可以不必解决问题,但是新闻绝不仅仅用来宣泄情绪。一句不是我说的话:对于掌握了新闻话语权的媒体人来说,蠢即是恶。
评分好看的文章有两种,要么是叙事穿插翔实的社会大背景资料,起码三四个信源以上,比如《失落的阶级》,要么是文笔精湛,事件人物细节把握到位,不是滥抒情,比如《生命的礼物》。用赵涵漠的文章名做书名太有道理了,她的文章真是没有一篇不出彩。
评分用“永不抵达的列”车做为书名真好,时至今日再看这篇还会眼睛发红。冰点的稿子内行人看有专业,外行人看有温度。
评分用“永不抵达的列”车做为书名真好,时至今日再看这篇还会眼睛发红。冰点的稿子内行人看有专业,外行人看有温度。
人类的进步总是有一部分人得利,另一些人付出代价。始终无法体会的是,那些付出代价的人是以怎样的心态将自己的苦难公之于众?苦难又该以何种方式被记忆?如果构建人类记忆的同时,又在消耗这种苦难,何尝不是二次伤害?他们再次变成付出代价的那些人...这同时是对媒体和公众的...
评分冰点也是沸点《永不抵达的列车》 这本书是《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栏目中的经典文章汇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做少先队的辅导员,学校给订了一份《中国青年报》当时感觉不错,和别的党报党刊比,更值得看,那是二十年前。后来各种各样的报纸多了起来,最后就选择了两种一种...
评分《永不抵达的列车》精选了20篇中青报2010~2011年最具影响力的冰点特稿,共分为“伤逝”“世相”“家国”三辑。这些文章饱含深情地讲述着普通人不普通的命运,读来使我沉郁很久,一边佩服记者的选题能力,一边为书里的人和事暗自落泪,心有痛感。对我们的时代与社会进行着...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是首先吸引我看下去的契机。 以“冰点特稿”报纸的一角作为一个独立封面图片:寥寥数语,文字几句,下半截是小照片,看得出那是一个逼仄的厨房。泛黄的墙壁,隔年的陈迹印痕在墙壁上述说着浸润的历史。照片中的人物只是一个衣着素朴老头的背影,低头面对...
评分小时候我喜欢看《楚天都市报》,当然,它没有中青报那样的特稿,但两者本质上很多是一样的。 一 比如报道目的。本书收录的文章应该是冰点的精选,但报道目的仍然集中于“曝光”:把悲惨的、被遗忘的、社会边缘的人或事展示给大众看。利用现有材料构造一个节奏恰当、起伏有序、...
永不抵达的列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