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桂先生口述史

李方桂先生口述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清華大學齣版社
作者:李方桂
出品人:
頁數:233 页
译者:王啓龍
出版時間:2003年9月1日
價格:18.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2069584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語言學
  • 李方桂
  • 迴憶錄
  • 口述史
  • 傳記
  • 音韻學
  • 曆史語言學
  • 語言學史
  • 李方桂 口述史 曆史人物 語言學 學術傳記 中國學者 教育史 口述檔案 人文研究 個人經曆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李方桂(1902-1987)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的開創者之一。1924年由清華學堂赴美留學,先後愛教於薩丕爾、布龍菲爾德等著名語言學大師;迴國後,長期在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工作,並當選為首屆院士。其後,留美執教哈佛、耶魯、華盛頓大學等名校二十多年。他對我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方麵有開創之功,曆史比較語言學、漢語曆史音韻學以及北美印第安語研究方麵均有傑齣貢獻,被譽為“非漢語”語言學之父。本書是李方桂先生晚年留下的口述史記錄,生動記述瞭他的生平經曆和學術事業,其中對20世紀語言學的演進多有反映。本書可供語言學專業師生,以及中國現代學術史的研究者和愛好者閱讀參考。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導言(喬治·泰勒)
李方桂口述史計劃(馬爾卡·卡爾)
采訪劄記(陳寜萍)
采訪劄記(羅仁地)
第一章 在中國度過的童年時代和接受的教育
一、1912-1924年:在北京讀書
二、決定攻讀語言學
第二章 1924-1929年:在歐美接受的大學及相關教育
一、1924-1926年:密執安大學
二、1926-1928年:芝加哥大學
(一)布龍菲爾德和薩丕爾的教學方法比較
(二)1927年:在加州進行的印第安語田野調查工作
(三)布龍菲爾德、薩丕爾、博阿斯及其他人田野調查方法的比較
(四)完成博士學位論文、通過博士生資格考試
(五)1928年:哈佛半年
(六)1929年:旅歐三月
三、1929年:在加拿大旅行,調查赫爾印第安語
第三章 1929年-1972年:在中國搞科研、在美國搞教學
一、1929年:迴到中國
二、任命為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三、1930年:在海南島做研究
四、決定研究傣語
五、1933-1934年:去泰國學習傣語
六、1934年:研究廣西颱語方言
七、翻譯高本漢的《中國音韻學研究》
八、1937-1939年:在耶魯大學任教
九、1939-1946年:迴到中國從事科研和教學
十、1946年-1948年:哈佛大學任教;1948年-1949年:耶魯大學任教
十一、1949-1969年:華盛頓大學
十二、1969年-1977年:夏威夷大學
第四章 中外語言學傢(及著名學者)的迴顧與評介
一、蔡元培
二、鬍適
三、趙元任
四、傅斯年
五、丁聲樹
六、周祖謨
七、張琨
八、王力
九、錢穆
十、傅懋勣
十一、馬學良
十二、周法高
十三、李壬癸
十四、張賢豹
十五、威廉·格德尼
十六、羅傑瑞
十七、詹姆斯·馬提索夫和保羅·本尼迪剋特(白保羅):有關方法論的評論
十八、瑪麗·哈斯
第五章 對曆史比較語言學的主導原則和方法論的討論
一、比較法
二、方法論
三、規則係統
四、李教授談自己的研究方法及其對語言學的貢獻
五、藉詞
[高本漢著作評析]
六、關於古漢語和上古漢語的性質
(一)關於上古漢語復輔音
(二)關於原始方言的重構
七、關於颱語研究及颱語與閩粵方言的聯係
第六章 李教授的傢庭與事業狀況
一、傢庭
二、榮譽學位
三、嗜好
附錄
李傢緻親友的報喪信
介紹李太太徐櫻女士的兩部書
1978年首次迴國
1983年再次迴國
追憶李方桂先生(柯蔚南)
“非漢語”語言學之父——李方桂先生(丁邦新)
高山仰止——長憶李方桂先生(王堯)
李方桂先生簡曆(1902-1987)
李方桂先生著作年錶(1930-1987)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一、比较法(comparative method) 罗:李教授,您觉得自己在语言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您这些思想又是如何形成的? 李:我所做的,主要是运用印欧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去研究不同系属的语言。其中之一就是美洲印第安诸语言,其次是汉语,再次就是傣语支语言。由于这些不同...  

評分

此書為《李方桂全集》第13卷。2003年,清華大學出版社曾 將此書納入該社《學林憶往叢書》出版(李方桂),出版前,李林德對相關表述,尤其是人名地名進行了校訂。此次出版,又採納了羅仁地(Randy LaPolla)的校改意見,又由徐榮校對一過,并改用繁體。 與《學林憶往叢書》本不...

評分

此書為《李方桂全集》第13卷。2003年,清華大學出版社曾 將此書納入該社《學林憶往叢書》出版(李方桂),出版前,李林德對相關表述,尤其是人名地名進行了校訂。此次出版,又採納了羅仁地(Randy LaPolla)的校改意見,又由徐榮校對一過,并改用繁體。 與《學林憶往叢書》本不...

評分

一、比较法(comparative method) 罗:李教授,您觉得自己在语言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您这些思想又是如何形成的? 李:我所做的,主要是运用印欧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去研究不同系属的语言。其中之一就是美洲印第安诸语言,其次是汉语,再次就是傣语支语言。由于这些不同...  

評分

一、比较法(comparative method) 罗:李教授,您觉得自己在语言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您这些思想又是如何形成的? 李:我所做的,主要是运用印欧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去研究不同系属的语言。其中之一就是美洲印第安诸语言,其次是汉语,再次就是傣语支语言。由于这些不同...  

用戶評價

评分

比較無聊,內容太少,作者不太擅長訪談,挖掘不齣太多有意思的東西

评分

隻瀏覽瞭第4章和第5章,李方桂全集本附英文,有機會希望從頭讀一遍。

评分

羨慕,有些我嚮來喜愛的乾貨,校對不怎麼樣,張繼錶!

评分

比較無聊,內容太少,作者不太擅長訪談,挖掘不齣太多有意思的東西

评分

羨慕,有些我嚮來喜愛的乾貨,校對不怎麼樣,張繼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