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1-3冊)(套裝全3冊)(二十四史繁體竪排)》內容簡介:新五代史,宋歐陽修撰,原名五代史記,後世為區彆於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稱為新五代史。《新五代史(二十四史繁體竪排)(套裝共3冊)》有本紀十二捲、 列傳四十五捲、考三捲、世傢及年譜十一捲、四夷附錄三捲,共七十四捲。記載瞭自後梁開乎元年(公元九零七年)至後周顯德七年(公元九六零年)共五十三年的 曆史。
歐陽修字永叔,江西廬陵(今吉安)人,生於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一零零七年),死於神宗熙寜五年(公元一零七二年)。他在宋仁宗慶曆三年 (公元一零四三年)任諫官時,參加瞭範仲淹領導的「慶曆新政」活動,後被貶為地方官,一直到至和元年(公元一零一四年),纔被調迴宋廷中央,任翰林學士, 主編新唐書。新五代史編撰的時間沒有明確的記裁,從他寫給尹師魯、梅聖俞等人的信來看,在景佑三年(公元一零三六年)前已著手編寫,到皇佑五年(公元一零 五三年)基本上完稿,先後經過十八年左右的時間。
它和旧五代史是互补的. 欧阳先生的主观评论却是有些偏颇,非史材也! 有趣的是读过儒家经典的人却能更好的理解宋儒的思想.
評分陈寅恪推崇宋代史学。宋人不可能修本朝之史,而是前朝之史,比如欧阳修编修的唐史、五代史。《新唐书》是多人之功,而《新五代史》出自欧阳修一人之手,当然更见神采。《新五代史》中的史论往往以“呜呼”二字开头。检览全书,这类文字共有四、五十处之多,大旨涉及书法凡例、...
評分歐陽修的《新五代史》比薛居正的《舊五代史》簡略許多,但確實讀起來沒有薛史那種繁蕪的感覺。雖然缺點是太簡略,但也有自己的優點,那就是重視文采和人物的刻畫,歐陽修一直是提倡簡潔的文筆寫史的,而此書在保留反映人物特徵的故事、軼聞方面倒也並不省略筆墨,如莊宗李存勖...
評分以春秋为法,甚为简略。千年后史料价值不足。 仁浦劝威反,教威倒用留守印,更为诏书,诏威诛诸将校以激怒之,将校皆愤然效用。此似与旧书不同,当为是。 呜呼,五代本纪备矣,君臣之际,可胜道哉!梁之友珪反,唐戕克宁而杀存乂、从璨,则父子骨肉之恩,几何其不绝矣。太妃薨...
評分它和旧五代史是互补的. 欧阳先生的主观评论却是有些偏颇,非史材也! 有趣的是读过儒家经典的人却能更好的理解宋儒的思想.
2012.09.10~2012.09.27讀畢第一冊。2012.10.03讀畢第二冊。2012.10.05讀畢第三冊。司天考、職官考略讀而過。歐陽氏私史。
评分在歐陽修看來,五代是一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乖,而宗廟朝廷人鬼皆失其序”的“亂世”。真是“禮樂崩壞,三綱五常之道絕,而先王之製度文章,掃地而盡於是矣。”因此,他采取瞭和編寫新唐書不同的做法。在新唐書中,他重視典章製度,不厭其詳地加以記載,而在新五代史中,由於他認為五代時期“天理幾乎其滅”,是一個“亂極矣”的時代,根本沒有什麼禮樂製度可談,因而他說:“五代禮樂文章,吾無取焉,其後世有必欲知之者,不可以遺也。”因此,他除寫瞭司天考、職方考以外,其他的典章製度一概沒有寫。在編撰體例方麵,改變瞭舊五代史的編排方法。舊五代史分梁書、唐書等書,一朝一史,各成體係;新五代史則打破瞭朝代的界限,把五朝的本紀、列傳綜閤在一起,依時間的先後進行編排。列傳分為各朝傢人傳、死節傳、死事傳、一行傳、雜臣傳,等等。
评分餓滴神啊,終於爬完瞭。撒花~~~
评分正式讀完的第一部史
评分甲午酷暑於滬上貧病之中匆匆一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