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西安·費弗爾,1878年生於法國南锡,1956年辭世。他與布洛剋(Marc Bloch)共同創辦瞭年監學派的核心刊物,也就是後來的「年監:經濟、社會與文明」。今天,費夫賀已是公認的二十世紀史學大師,其法文作品還包括1911年的《菲立浦二世和弗朗什孔泰》、1922年的《土地與人類演進》、1928年的《命運:馬丁路德傳》、1940年的《全觀曆史》、1942年的《拉伯雷與十六世紀的不信神問題》,與1953年的《為曆史而戰》。英文著作部分,則有1950年的《地理觀的曆史導論》,以及1973年柏剋(Peter Burke)選編的《曆史新種類:費夫賀選集》。
莱茵河的历史、神话与现实 史家的历史研究工作究竟是否应该带有现实关怀,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带有现实关怀,以及在何种层面上带有现实关怀,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一般认为现实关怀是“史家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在现实关怀的指引下,史家可以“找出新的或好的问题”,“...
評分莱茵河的历史、神话与现实 史家的历史研究工作究竟是否应该带有现实关怀,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带有现实关怀,以及在何种层面上带有现实关怀,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一般认为现实关怀是“史家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在现实关怀的指引下,史家可以“找出新的或好的问题”,“...
評分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想起那些坐sbahn就能到美因茨的日子,总是在蜗居里煮速冻食品,到处捡破烂家具回家,然后在路上闲逛的时候,用莱茵兰的春风秋月自我安慰的日子,就打开读了。 序言写的很好,介绍了全书的背景,对作者的地位,生平以及本书的意义,影响都介绍的颇为详细,看...
評分根据序言的介绍,原书是为企业赞助的项目所作的研究,并非学院式写作。字里行间,依稀可以感受到原文极具诗意,文采斐然。 无奈翻译实在太差。尤其后半部分,很多句子读不懂,感觉译者不太认真。 本书虽是年鉴学派大牛费弗尔的作品,却并不适合被其他研究援引、批判。总的来...
評分本书的出版正值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凡尔赛条约、鲁尔危机等事件使法德关系日趋紧张,人民敌对情绪加强,这也在当时的历史书写和社会舆论中有所体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历史学家利用莱茵河问题为本国现实政治服务,强调莱茵河是法国的“自然边界”,只有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
2007
评分法國史學年鑒派代錶作
评分此書相當關注“趨勢”(把握不好用詞。書中用“勢力”;按年鑒派的概念似乎是“趨勢”,但套用於此似乎又太宏觀,姑且先鬍亂用下)。這一主題以漂亮的結構貫聯瞭三個要素:通道;邊界;民族(作為人群、情感與煽動性的容器)。愈發摺服於河流的神秘邏輯:你永遠不知道哪裏是岸,哪裏是界綫而哪裏又是交融點。言之鑿鑿者,多是順應瞭構建分化或神話的欲望而已...順便嘆個氣,要是我也能把“復雜性”寫得這麼輕盈而脈絡化,那該有多好啊T.T
评分讀不太懂。
评分其實作者應該寫得還可以,但是沒有相當的歐洲曆史基礎,對歐洲地理不瞭解,讀起來很是痛苦。太多沒聽說過的詞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