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昆麯 張允和 藝術 戲麯 昆麯日記(修訂版) 戲劇、戲麯、戲劇理論 音樂 日記
发表于2025-04-10
昆麯日記(修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昆麯日記》記錄瞭北京昆麯研習社從創辦以來的日常活動,記錄瞭自1956年以來諸多社會文化名流對昆麯傳承的支持,包括文化部、文化局以及各劇院團對昆麯事業做齣的不懈努力,也記錄瞭海內外麯友對於昆麯事業的執著。《昆麯日記》內容豐富,史料翔實,對於研究以及熱愛、支持昆麯的各方人士來說,《昆麯日記》都是不可多得的必藏之書。此次修訂,本書修正瞭上一版在知識上及文字上的訛誤,重新校訂瞭附錄中麯人名錄的詳細信息,並將附錄中北京昆麯研習社大事記更新到2012年,對於研究及熱愛昆麯的各方人士來說,這一次修訂使本書更具收藏價值。
張允和(1909—2002),安徽閤肥人,長於蘇州。當代著名昆麯研究傢,著名的“張傢四姐妹”(“閤肥四姊妹”)中的“二姐”,中國語言文字專傢、漢語拼音的締造者之一周有光先生的夫人。1932年畢業於上海光華大學。1956年參加俞平伯主持的北京昆麯研習社,1980年至1987年間任北京昆麯研習社主任委員,著有《多情人不老》、《最後的閨秀》、《張傢舊事》、《昆麯日記》《浪花集》等,並主辦傢庭刊物《水》雜誌。
度拍日記,人麯兩讀。 演醜丫頭?演醜小姐?1956年9月24日,張允和在日記裏頭這麼寫道:「我告以我願意做。」
評分張傢四姐妹個個是人纔啊。看二姐平平淡淡道來研習社幾十年來的日子,絕對是昆麯界不平淡的史料。新版中收錄的不少文章資料照片絕對珍貴,很是受用~
評分建國後昆麯的重新整理和發展,先是擔心其文學形式麯高和寡不好推廣和接受,後麵是整理和收集,以日記體的形式讀來,真切感人,唏噓不已
評分翔實的日記,不適閤初學者
評分讀這樣的日記不能貪心 要花幾年時間來念纔能念齣字裏行間之中的小心 因為在這幾年的時間是用來補其它的課 當然彩蛋的事是必然需要尋找的 一點不比吳宓日記少多趣味
《昆曲日记》,别具情致,是专事记录昆曲的,像航海家的航海日志,令人刮目的是它出自于一位“家庭妇女”之手。说作者是家庭妇女并非危言耸听,自1956年因某种说不清道不尽的原因,她无奈地放下编辑的笔杆子,拿起主妇的锅铲子,围着锅头转,转到九十三岁曲终人散。她叫张...
評分读了张允和的《昆曲日子》,60万字很快看完。允和说她父亲曾经带着他们姊妹乘一叶扁舟,跟随江湖上的奇妙船队,昆曲传习所的“青龙”船,到处看戏。这样的父亲,不是为了在起跑线上的赢,而是给了孩子一辈子的爱好和快乐。传字辈的青龙船从苏州阊门解缆,从年初一到腊月底,沿...
評分日记里经常出现的曲社三个小社员:胡保棣和许宜春许淑春姐妹。一曲小《游园》大获好评。 胡保棣是随着母亲爱上昆曲,许宜春许淑春姐妹是跟着爷爷而许宜春许淑春姐妹。昆曲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总是第一的。 图1是允和《昆曲日记》里和小曲友有关的部分。 图6是1960年16岁的胡保...
評分昆曲曾经靠什么来维系,请读此书。 他们曾经如此鲜活与生动,尽管他们不太可能进入昆曲或戏曲史。 可惜,日记存在断代的缺憾。 相信,日记并不曾断记!
評分一些建议和勘误,希望出版社不要生气。 1. 第一页允和照片下的出生年份误写为1901年,应为1909年。 2. P899 合肥张家世系简表里中 充和的出生年份误写为1914年,应为1913年。 3.前面的照片不少是大合影,下面标示的人名很难对得上照片里的人。如第三张照片,即周有光的右页,说...
昆麯日記(修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