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音乐史 吴钊 古琴 中国音乐史 音乐 考古 历史 艺术
发表于2024-11-13
追寻逝去的音乐踪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追寻逝去的音乐踪迹—图说中国音乐史》精装本,中国音乐史家吴钊编著,夹叙夹议,融会古今,深入浅出,收入图片655幅,既有历史遗留的音乐器物及图像或实物写真,还同时进行实地调查并予拍摄,为读者展现了中国古代音乐上下几千年各阶段的特点与发展历史。
★ 大16开精装本
★ 中国音乐史家吴钊编著
★ 内容丰富,编排系统,见解独到
★ 收入图片655幅,展示了历史遗留的音乐器物及图像或实物写真,其中包括细部的分图,外有少数摹本、拓片及文物出土实况。
★ 后页附有索引及图片目录;索引以英文字母音序编排,图片目录一一注明国内外收藏单位
《追寻逝去的音乐踪迹》,音乐史家吴钊著,东方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大型图说中国音乐史专著,论述精湛,印制优良,是十数年来印行的性质相近的图书中后来居上之作。
我国世称礼乐之邦,具有极为悠久和丰富的音乐遗产,音乐一门是古代传统的教学课程,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祭祀时便制作了原始乐器。古代国家建立后,“国之大事,惟祀与戎”,促进了音乐活动的发展。孔子和弟子们在一起,习礼和歌咏是日常科目,“乐”为“六艺”之一。他对于乐曲的音调颇有研究,他自己就说过:“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他还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音乐能使人情操完美。荀况为驳墨翟《非乐》,而作《乐论》,他认为音乐是“人情之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他强调音乐“可以善民心”,“移风俗”,使“民和”、“民齐”,还创作了说唱文字《成相》篇。《礼记》中的《乐记》一篇,讲述了音乐的本原、美感和社会作用。《诗经》、《尚书》、《春秋》、《周易》、《孟子》、《吕氏春秋》等古籍中都有关于音乐的论述。特别是近年大量的地下发现和传世文物,揭示了我国音乐文明的灿烂内容,音乐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音乐图像学的侧面,先后有了1988年出版的《中国音乐史图鉴》,1991年出版的《中国乐器》。
现在吴钊所著《追寻逝去的音乐踪迹》,则是这一领域的最新学术成就。本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神奇的音乐世界》,阐述远古三代秦汉的音乐,计十三章,从中国音乐文明之源开始,周文化的传布与区域音乐文明,直到上古中国与环太平洋音乐文化的联系。中卷《艺术的觉醒》,计八章,这一卷着重丝绸之路传来的佛陀妙音,隋唐盛世的歌舞新声。下卷《从宫廷到市井》,为晚唐五代宋元明清的音乐。中国古代音乐上下几千年的变化发展,到此告一段落。最后《结语》与《后记》外,有索引与图片目录等。
本书作者曾对全国各地区出土的具有重要价值的音乐文物与图像资料,于近十年间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予拍摄,因而使得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和本书的编撰具备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在研究方法上,以写实性较强的图片资料为主,结合考古出土的大量实用乐器与关于音乐及祭祀习俗的遗迹、遗物,参照有关文献记载;同时有选择地对现今中越边境山区保留较多古老习俗的彝族各支系的音乐活动进行重点调查,将音乐图像学的研究成果与音乐考古学、音乐史学、民俗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结合起来。在本书中,图片与论说文字体现多种相关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作者很谦逊地认为:他目前的研究,“仅仅是初步的尝试”。他说:“真正成熟的音乐图像学专著,尚待更多学者共同耕耘。”(见该书《后记》)中国音乐史具有复杂多样的内涵,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或在同一时代、同一地区、同一民族的城乡之间,其发展极不平衡。这种相当大的复杂性,要真正把握它发展的脉络,对它艺术审美的形成与变化,作者在本书《结语》中坦诚地说:“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勾勒,看来实非易事。”然而,图文并茂的本书,阅读一过,继而复看,仍可给读者留下概略的印象,不仅有美的享受,而且闭目沉思,也可能在耳际有美声袅绕的幻觉,会触发一点意外的灵感。这是作者意料不到的了。
本书也很注意对于外来优美音乐舞蹈的引进吸收。东起长安的陆上丝绸之路,商旅、僧众、舞人、乐工络绎于途,给我国音乐带来了新的生机。海上的交通,引来了编入九部乐的扶南、高丽乐曲。唐太宗李世民的宽容开放政策,使得外来音乐文化进入阳关、跨越东海而传入中国。交流是双方的,上卷中还有《上古中国与环太平洋音乐文化的联系》一章。这都在书中有生动的图片反映,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识见与眼光。
在文字说明方面,紧密配合图片形象,做出艺术与学术的分析,注意利用有关古籍的记载与描写,具有可读性,而不枯燥无味。本书计有图片655幅,展示了历史遗留的音乐器物及图像或实物写真,其中包括细部的分图,外有少数摹本、拓片及文物出土实况。有些实物还有修整后的线图,如长沙马王堆汉墓七弦琴。元代山西永乐宫小儿乐舞图,男舞童、横笛、笙、贝、琴、拍板、云锣、扁鼓、辽钟等11幅。明沈周《清明上河图》的社戏、说唱、婚嫁、青楼、琴肆、歌舞等局部5幅。清乾隆崇庆皇太后《万寿图》宫中女乐、中和韶乐、清音十番与戏台、戏台与歌台、马戏等,有16整页的局部图像,可说是很有气势的安排,便于读者看清图中形象。
全书正文17万字,夹叙夹议,融会古今,深入浅出,帮助读者理解图像的内涵,阐发前人的智慧与深意。大开本(635×965mm),438页。图片目录,一一注明国内外收藏单位。
最可贵的是有索引10页,六号字双栏排列,以英文字母音序编排。这正是我国一般出版物中向来缺少编制的。更难得的是附有《上古中国重要出土乐器测音数据》,与各卷内编号的图像相对应,可供专家及有兴趣的读者参阅。这个附件,使本书更具有音乐专著的性格,设想周到。
最后,却不是不重要的,应该提及本书责任编辑与装帧设计者做了大量繁重的编辑整理与整体设计工作,从封面、环衬、版式、图片安排、校对文字,到用材、印刷诸方面,考虑都很到位,清爽悦目。尽管现有条件有限,正如作者在《结语》中所说:“如果有人能从中受到点滴的启发,就不算是毫无意义的事情了。”事在人为,此话没有落空。
本书题名为《追寻逝去的音乐踪迹》,展读回环,玩味沉思,逝去的往昔音乐踪迹,似将冉冉重现于眼前。
吴钊,1935年12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书香之家,古琴兼音乐史家。1953年从泛川派古琴大师查阜西学琴。1955年入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兼从吴派古琴大师吴景略学琴。1959年大学毕业后,入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师从音乐史家杨荫浏研究中国音乐史。1985年任中国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兼北京古琴研究会秘书长。1987年~1989年任该所中国音乐史研究室主任。1991年任该所研究员,兼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1992年,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特殊津贴。1993年任该院博士生导师至今。2001年起任中国琴会会长兼全国业余古琴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主任。
吴先生作为一位音乐家,早年在南开大学攻读中国历史,有坚实的文史功底,又是一位师从名家的颇有造诣的古琴演奏家。这种多方面的学术和艺术的视野都无疑为撰写这部专著打下了难得的基础。更为可贵的是,为了完成这部专著,他曾多次实地调查研究工作,取得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作出独到的学术判断。没有这些,例如像书中关于铜鼓文化的研究和叙述都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是一个具有极为悠久和丰富的音乐遗产的国家,这便为在我国音乐领域发展音乐图像学这个学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广阔开地和肥沃的学术土壤。相信在这个学科领域,中国理应也定会独树一帜,为国际音乐图像学的学科发展继续作出独特的贡献。
吴钊先生的这部书,作为一部音乐史学著,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内涵。
干货满满,这么多的图片资料,吴老师辛苦了。
评分干货满满,这么多的图片资料,吴老师辛苦了。
评分超级棒!海量大图!
评分实物资料很丰富,音乐图像学的力作!
评分干货满满,这么多的图片资料,吴老师辛苦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追寻逝去的音乐踪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