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代的礼仪、宗教与制度

中古时代的礼仪、宗教与制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余欣 主编
出品人:
页数:579
译者:
出版时间:2012-6
价格:8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564309
丛书系列:中古中国知识·信仰·制度研究书系
图书标签:
  • 中古史
  • 历史
  • 宗教
  • 余欣
  • 魏晋南北朝史
  • 魏晉南北朝
  • 史学研究
  • 中国
  • 中古时代
  • 礼仪
  • 宗教
  • 制度
  • 历史
  • 文化
  • 社会
  • 信仰
  • 习俗
  • 传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2010年11月6-8日在复旦大学召开的“中古时代的礼仪、宗教与制度”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结集。

“中古文史之学”,是亦古亦今、亦新亦旧、亦中亦西的学问。近百年来,在新材料和新理论的推动下,海内外学界运用文献、考古、艺术相结合的方法,融烁古今,会通中西,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然而在学术全球化的今天,如何重建解释性框架?如何开拓新疆域?如何寻求和实践新工具?国际共同研究和代际学术对话是否可能?活跃在中古史前锋线上的学者各自有着什么样的思考?为了能更加深入地讨论这些国际学界共同关切的基本问题,复旦大学历史系主办了这一学术会议。

会议旨在推动两个对话:中外对话,即促进大陆、港台、日本、欧美活跃在学术前沿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代际对话,即推动1960年代以后出生的中坚学术力量与1940-50年代出生的著名学者之间的对话。会议有来自海内外中国中古史领域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提交了25篇报告,涉及出土文献辑考、仪式与制度析、宗教社会史、学术思想史和政治文化史研究诸多领域,并邀请了8位国际知名学者担任评议人,以一种新的学术“生成模式”实现了中古史研究者的国际交流,促进了学术取向有所异同的两代学者间的代际对话,这些新求索和新风雷,将生成新的“大地之肖像”,汇入新世代历史学的学术脉络之中。

此次结集,将所提交的论文修订本辑为“中国中古文史之学研究的方法与前景”、“出土文献所见学术与信仰”、“国家祭祀、礼仪空间与礼制呈现”、“历史书写、祥瑞灾异与政治架构”四编出版。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目录
书系缘起
编集说明
中国中古文史之学研究的方法与前景
中国中古郊祀礼的源流与特质
六朝佛、菩萨信仰述论
唐律中刑罚的理念与现实——作为“礼教性刑罚”的流刑
出土文献所见学术与信仰
出土文献所见唐代土族婚姻礼法的特点与源流——兼谈婚姻礼法与士族兴衰
Taboo Characters in Buddhist Manuscripts from Dunhuang
敦煌占怪书《百怪图》考——以杏雨书屋敦煌秘笈本和法国国立图书馆藏的关系为中心
麻姑山邓氏与唐代“北帝派”的传法谱系
国家祭祀、礼仪空间与礼制呈现
论魏晋南北朝之释奠
论唐宋时期的武庙释奠礼仪
汉六朝的郊祀与城市规划
汉晋间绶制的变迁
The Splintered View:A Visualization of Dichotomies in Tang Ritual Texts
宗教的知识网络与修行实践
Models of Buddhist Kingship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论古灵宝经“夫文”和“神符”的渊源——以《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的释读为中心
如何修得上仙?——以古灵宝经中的太极左仙公葛玄为例
六朝名山的生活世界——以《东阳金华山栖志》为线索
历史书写、祥瑞灾异与政治架构
从“异刻”现象看北魏后期墓志的“生产过程”
秦汉的颁朔与改正朔
凉州瑞石与贞观政局
符瑞与地方政权的合法性构建:归义军时期敦煌瑞应考
附录1“中古时代的礼仪、宗教与制度学术研讨会”议程
附录2“中古时代的礼仪、宗教与制度学术研讨会”综述
附录3“中古时代的礼仪、宗教与制度学术研讨会”参加报告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平均质量很高,可能也和是会议优秀论文选有关系。祥瑞灾异一辑感觉是最好的,国家祭祀也颇有助益,出土文献讲士族婚姻礼法的一篇也很有趣。这个神秘的贵旦讨论班有种套路感,是微观+理论吗,感觉挺面熟……

评分

陈侃理:秦汉的颁朔与改正朔 东汉时期就颁全年完整的历?存疑

评分

佳作甚多。

评分

平均质量很高,可能也和是会议优秀论文选有关系。祥瑞灾异一辑感觉是最好的,国家祭祀也颇有助益,出土文献讲士族婚姻礼法的一篇也很有趣。这个神秘的贵旦讨论班有种套路感,是微观+理论吗,感觉挺面熟……

评分

给我留下印象较深的是阿部幸信、刘屹、魏斌、徐冲、陈侃理的五篇文章,一方面当然是由于自身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当站在2018年末尾回顾这五篇写于八年甚至更久前的文章,能够深刻体会到学者们在相关问题上的推进与脉络——两汉魏晋南北朝印绶问题、灵宝经新旧问题、山中的六朝史、北魏社会的墓志文化、时间的制度化。于是真切地感受到了我们在亲身经历着一个怎样的学术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