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述觀點與歷史建構

敘述觀點與歷史建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陳俊偉
出品人:
页数:384
译者:
出版时间:2015-11
价格: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920975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三国史
  • 魏晋南北朝史
  • 中古史
  • 史學史
  • 魏晉南北朝
  • 历史
  • 魏晋南北朝
  • 陈俊伟
  • 叙述观点
  • 历史建构
  • 视角分析
  • 文化记忆
  • 社会结构
  • 权力关系
  • 史料解读
  • 历史书写
  • 主体性
  • 认知框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過往「三國學」的相關研究,往往僅將史料納入追求真偽的慣性思維中,看似可信便逕自視作史實,敘述歷史的觀點較難被視作研究重心探討。

本書擬定三個主題做為焦點,分別是東漢斷代史史家的「前(朝代)三國時期(184-220)」書寫、諸葛亮型塑、「三國正統觀」,分成五章進行析論(主要涉及的材料之內容大都是關於三國前半期(184-232)的記載)。一一勾勒兩晉時期各位史家筆下的諸葛亮人物形象,與商榷過往探討「三國正統觀」議題時未及細部考察省思的部份──藉此呈現出兩晉史家各自著述的特色。

即使存在認知迥異的各種觀點,史家們仍孜孜念念於訴說自己的歷史記憶。解構、重組,建構、分析,風起雲湧的三國爭霸透過兩晉史家的敘述與作者的評析開啟了無限的想像。

作者简介

陳俊偉

現於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攻讀博士學位。

曾獲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學士學位暨畢業成績優良獎、碩士學位暨「斐陶斐榮譽學會」榮譽會員。

研究方向主要為三國學、史傳文學,近來亦致力於中古時期小說之研究。

目录信息

序/王文進
自序
【導論】
【第一章 「三國」釋義與魏晉間三國史相關著作概況】
第一節 「三國」釋義
第二節 魏晉間三國史相關著作概況
【第二章 陳壽「不忘舊國」探析】
第一節 魏晉史籍概況與陳壽的「文質辨洽」
一、陳壽《三國志》的權威地位
二、魏晉時人的偏黨意識
第二節 《三國志》的正統歸屬與〈諸葛亮傳〉
一、「帝魏」與「帝蜀」
二、陳壽筆下的〈諸葛亮傳〉
第三節 〈後主傳〉「評曰」研議
一、「國不置史」、「赦不妄下」探析
二、「踰年改元」、「年名不易」探析
第四節 解讀《三國志》諸葛亮書寫的位移
一、對北方負面型塑史料的廓清
二、後世解讀諸葛亮書寫的位移與「陳壽仇蜀說」略論
【第三章 東漢斷代史史家的「前三國時期」書寫】
第一節 魏晉時期的「漢德」、「天命」論述
一、異姓/同姓政權面對漢室「火德」、「天命」的態度
二、私撰史籍的政權合法性宣揚
第二節 袁宏「漢德未衰」論述之殊異性
一、袁宏與「漢德未衰」概念的提出
二、范曄《後漢書》「已隔兩朝」後的回顧與審視
第三節 司馬彪《續漢書》對曹魏政權的書寫態度
一、伏皇后事件的迴護之筆與曹操崛起歷程敘述
二、曹操廟號的使用與曹魏先祖的重視
第四節 孔融事蹟的詆毀與釐清
一、袁宏、范曄的正面型塑與三國史家的負面敘述
二、張璠「不識時務」的論斷與司馬彪《九州春秋》的敘述偏向
【第四章 袁宏《後漢紀》的人心猶思漢論證與扶漢表彰】
第一節 《後漢紀》與「三國正統觀」
一、袁宏的名教觀與後世對其「帝蜀」貢獻的漠視
二、後人漠視緣由與相關問題探賾
第二節 袁宏對史料的調整與擇用
一、華嶠《後漢書.譜敘》溢美家族史料的援引
二、對覬覦神鼎者的貶抑試圖
第三節 諸葛亮扶漢之心的表彰
一、對陳壽之筆的承續與諸葛亮身份的定位
二、諸葛亮「用刑論」的承先啟後
第四節 「家族」與「實錄」:袁渙的漢臣定位
一、袁渙的個傳安排與特筆書寫
二、袁渙的漢臣定位辨析
【第五章 東晉史家的諸葛亮型塑】
第一節 常璩的「三國正統觀」與諸葛亮人物形象
一、正統觀的妥協與對陳壽的致敬
二、諸葛亮史料的收集與關注
第二節 孫盛對蜀漢「臨終託孤」的解讀
一、否定蜀漢「臨終託孤」君臣佳話
二、解讀「臨終託孤」的岐出
第三節 孫盛對諸葛亮人物形象的負面型塑
一、「識治良才」的解構
二、神化諸葛亮一事辨析
第四節 裴松之命題:王隱、習鑿齒的諸葛亮記載再議
一、諸葛亮治國舉措的推崇
二、諸葛亮與司馬懿的戰場表現優劣
【第六章 「三國正統觀」的轉移動機研議】
第一節 習鑿齒與蜀漢正統的曲折定位
一、東晉時期「三國正統觀」議題的疑問提出
二、《漢晉春秋》的扶漢之心表彰
第二節 孫盛對曹魏正統觀的宣揚與捍衛
一、曹魏本位視野下的敵國英雄人物解讀
二、「魏承漢緒」的標榜
第三節 東晉的輿論氛圍與君弱臣強的政局
一、東晉史家「帝蜀」與「爭天統說」反思
二、渡江後南方的「三國正統觀」及其相關問題
第四節 地域類比與三國政權
一、北方政權自身擬附曹魏政權的緣由探賾
二、南北差異之緣由
【第七章 結語】
【參考書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后现代理论对于史学研究的路径与方法确实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书可以作为其影响下的历史书写与建构的潮流研究。正如作者导论中所说:问题不在于真伪,而在于史学家如何叙述历史。诸葛亮的书写问题可以作为本书的核心线索,作者开篇便以众所周知的“子午谷奇谋”作为评价诸葛亮军事短处为例,其记录人鱼豢本身有着极强的贬蜀和诸葛的立场,故而其是否能用于公正评价诸葛不无疑问。陈寿主要碍于政治影响因而以魏为正统,但其家国情怀“不自觉”流露于笔尖,如对刘备神话的记载、诸葛亮评价的字数都超过了魏吴。作者认为陈寿对于诸葛的评价是极高的,后人之所以产生其贬低诸葛的印象,主要原因是东晋时期史学家对于蜀国与诸葛的过度拔高,其源于权臣当道的现实影射,一方面无法指责晋朝开创者,故而将矛头转向曹魏进而抬高蜀国,当然也有逆潮流的孙盛之类。

评分

后现代理论对于史学研究的路径与方法确实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书可以作为其影响下的历史书写与建构的潮流研究。正如作者导论中所说:问题不在于真伪,而在于史学家如何叙述历史。诸葛亮的书写问题可以作为本书的核心线索,作者开篇便以众所周知的“子午谷奇谋”作为评价诸葛亮军事短处为例,其记录人鱼豢本身有着极强的贬蜀和诸葛的立场,故而其是否能用于公正评价诸葛不无疑问。陈寿主要碍于政治影响因而以魏为正统,但其家国情怀“不自觉”流露于笔尖,如对刘备神话的记载、诸葛亮评价的字数都超过了魏吴。作者认为陈寿对于诸葛的评价是极高的,后人之所以产生其贬低诸葛的印象,主要原因是东晋时期史学家对于蜀国与诸葛的过度拔高,其源于权臣当道的现实影射,一方面无法指责晋朝开创者,故而将矛头转向曹魏进而抬高蜀国,当然也有逆潮流的孙盛之类。

评分

在魏晋南北朝历史研究中对历史构造与叙述的研究是比较流行的,目前国内研究历史书写与史家行迹也仅仅局限于个别学者,台湾的研究无疑更成熟和完整。陈俊伟的书无疑向我们揭示了史家的心路历程人生轨迹对历史书写的影响。三国历史既短暂又精彩,不同立场的史家对同一历史事件有着不同的记载,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史家叙述历史的差异?或爱求异或寄托其政治主张,历史的真伪倒是其次。

评分

另辟蹊径,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评分

另辟蹊径,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