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1868—1944)生于一八六六年,二十岁时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从这著名的最高学府毕业后,又进一步深造,完成了博士论文,还当过中学教师,终于得以进入高等师范学校与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这一段学术道路尽管相当漫长,走下来颇为不易,但他却很早就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凭介《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书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X年X月X日 “看《约翰-克利斯朵夫》第二卷,有非常愉悦之感,摆脱了束缚自己的情欲......” 写下这句话是在1988年的春天。1988年的春天肯定发生了什么,只是我现在想不起来了。但这事肯定与身体、与情感,或者与两者都有关。那年的春天来得迟,三月了还有雪。是小...
评分《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本书我读了近五年。本科时候拿起放下过很多次,总是读到两三卷左右继续不下去。尤其是在青年克里斯朵夫愤青之时,觉得太啰嗦,也太情绪化,攻击来攻击去都是类似的东西,这个自负到不近情理的家伙对我吸引力没那么强,年少的我很快就没有了耐性。这次重新...
评分同样是写英雄,同样要让人励志(虽然作者并不一定有此初衷,或被误读)。《约翰.克利斯朵夫》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牛虻》等等,都有着天壤之别。要我说出理由,我只能这是感觉,阅读后的感觉,是对初恋情人的懵懂感觉,无需解释,无需强调。 不同的受众对故...
评分用两个多星期的课上时间读完了《约翰•克里斯多夫》,像走过了另一个人生一样,跟着他一起经历童年的贫困、青年的斗争、中年的功成名就以及晚年的从容淡定,经历一段段亲情、爱情以及友情。每个人都能在克里斯多夫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共鸣,因为就像罗兰深信的那样,人有...
评分我手上的两册《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漓江出版社的红皮版。这是我手边仅有的一本从西安带出来一直在身边的书,像某种心理上的陪伴一样。它和我一起住过北京的宿舍和洛杉矶的公寓,此刻正待在纽约的书架上。书皮已经磨得快要掉色了。 但我并没常常读它。 上一次从头完整读到尾...
第一次看完这么厚的书,好有成就感,虽然看这本书断断续续用了半年多时间吧。。好书嘛,就是让你在里面寻找到自己,肯定自己,嘲笑自己,渴望新的自己。(我竟然看了一晚上的书,真是不可思议……我要睡了)。(2015年4月4日)
评分第一次看完这么厚的书,好有成就感,虽然看这本书断断续续用了半年多时间吧。。好书嘛,就是让你在里面寻找到自己,肯定自己,嘲笑自己,渴望新的自己。(我竟然看了一晚上的书,真是不可思议……我要睡了)。(2015年4月4日)
评分对翻译无力吐槽。
评分命运的疾风骤雨下不屈的灵魂。
评分克里斯朵夫离我多么近啊!好像我伸手就能摸到他......他如此的笨,以至于要经历过所有事,才能明白。他的呐喊 徘徊 孤独,如本性一般的理想,命运推着他离开了母亲,来到了世界,摒弃了道德的格言,是真正高贵的人!音乐流淌在他的血液里,他的激情与天才却是质朴与笨拙的!“我多想要爱,只要爱啊!” 认识罗曼罗兰 是我的荣幸 他说 他是我们的兄弟,要我们是自由的!“他用语言书写行为,有用行为佐证了语言,他就是我们的诗人——罗曼罗兰!一生中最爱的一本书! 他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