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政治学 任剑涛 中国研究 历史 思想史 留学 留学精英 知识分子
发表于2025-02-13
建国之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是从政治学角度对近现代留学精英建国理念的批判之作。 本书作者选取留学西方六大国(英法美德俄日)的留学精英,及其思想进行批判,寻求西学与本土化的调和之路。
留学精英对国家建构发挥的积极作用,长期成为论述相关主题的基本进路。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国家建构也发生了不良影响。两者的对应性审视,才足以将他们对国家建构的完整作用机制呈现出来。留学生之所以前往先发的现代国家,却未能为中国提供相应且有效的建构现代国家的方案,总的说来,就是因为他们陷入了模仿建国的泥淖。对于中国这样历史悠久、地域广袤、其来有制的国家而言,依据自己国家的特殊情况,创制现代国家结构,是实现从传统帝国转向现代民族国家的前提条件。这是一个立意很高的国家建构进路。而模仿建国则是立意较低、急功近利的国家转型路径。在这里,创制新的国家与模仿建构现代中国,是一个比较性的说法。比较说明的道理是,建构现代中国,是需要归纳总结其他先行现代国家的经验教训,但走不了他们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道路;现代国家基本的结构法则是超越不了的,但实际建构现代中国则只能是中国国情的产物。
任剑涛,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博导。目前主要从事政治哲学、中西政治思想、当代中国政治和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著有《从自在到自觉——中国国民性探讨》(1992),《伦理政治研究——从先秦儒学视角的理论透视》(1999,2005,2007),《道德理想主义与伦理中心主义——儒家伦理及其现代处境》(2003),《中国现代思想脉络中的自由主义》(2004),《权利的召唤》(2005),《后革命时代的公共政治文化》(2008),《政治哲学讲演录》(2008),《为政之道——1978-2008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综观》(2008)。主编或合作主编《善恶的彼岸》、《论衡丛刊》(第1-4辑)、《政治哲学的理论视界》、《现代公共管理伦理导论》、《政治学:基本理论与中国视角》等。
感觉有点水
评分任剑涛特别会取标题题目,让此书目录看上去可读性非常高,但细读下去,依然没有走出八十年代读大学那一代自由派学人的专题思想史写作方式,对很多问题的分析都是浅尝辄止,引用文献单一单薄。因为任本来的立场,所以甚至读之前就可预知其对留学不同国家的不同态度,特别是对留学美国的恨铁不成钢、对留学苏联的深痛恶绝、对留学英国的无比鄙视(任在很多场合与讲座都表达过对英国政治的鄙视)……所有留学生在任看来都费拉不堪,而给出的标准却是他们没有在建国历史任务中把中国带向政治文明(这很精西),在分析留美学生中对王绍光竭尽讽刺。最好玩的是,任将一个知识社会学题目,写成了中国政治理论发展史。同样的选题,推荐孙宏云《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展开》,尽管该书内容限于民国清华政治学系,但该书甩任剑涛此书几条街。加一星给字数
评分算是作为理清各种思想流派还有各流派在中国的传播过程的一个导引吧。。
评分英德美三篇更贴近作者解答“现代政治的误解”这个大问题的意图,但是写起来更像是政治哲学的论辩文章。法日俄三篇论辩味淡了,但是史料剪裁也基本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前者三篇虽然可以用一句夹带私货点评,但毕竟我还是倾向于作者的私货,打三分主要还是遗憾于法日俄三篇实在写得不好,而英德美三篇明显还可以写得更充实。一句话就是有点名(正文)不副实(介绍)。
评分点中许多好问题,但被粗糙武断捣浆糊式思维和笔法摧毁。知识社会学上,留学生政治和学术观点形成受师承、留学国之传统、教育模式和历史背景所形塑,众人学术与政治观点、立场、思辨之关系,学人与政府之互动亦可深究;学术史上,近代中国政治学说在各国思潮交锋和本国政治激荡中艰难发展,在49年出现断裂后目今如何逐步重拾、又受欧美何种影响;政治哲学和现场关怀上,西方学说如何整理理解、各国建国路径到底何者可以参考,留学者如何权衡本土关怀与西方训练,中国需何种建国方案和政治话语,等等。书中虽皆涉及,却毫无系统,全靠神入下定论,对外国留学想象、尤其美国博士训练缺乏价值关怀一说更是莫名其妙,政治哲学/理论与政治科学不分;先定所谓现代政治之主要形态,再斥留学生未得其精要、需摆脱模仿建国路径,实亦为无历史感之模仿论矣。
我记得张鸣老师在台版《摇晃的中国》提到过,台湾民主化进程之所以如此顺利,是因为技术官僚多半有留学背景。但,我感兴趣的是,49以前无论是王铁崖、龚祥瑞等老师一辈,乃至胡适等人,为民国时学者的合力没有将中国推向“民主宪政”?任老师的这本书,兴许就有答案
评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留学生曾产生过巨大作用,但很少有人反思过,其中代价是什么。 直到今天,我们对现代化的误解可能仍然比对它的理解更多,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并非内生,而是外源的,是在巨大差距和亡国灭种的风险下,急于引进的。这决定了,我们并没有从系统的高度对...
评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留学生曾产生过巨大作用,但很少有人反思过,其中代价是什么。 直到今天,我们对现代化的误解可能仍然比对它的理解更多,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并非内生,而是外源的,是在巨大差距和亡国灭种的风险下,急于引进的。这决定了,我们并没有从系统的高度对...
评分我记得张鸣老师在台版《摇晃的中国》提到过,台湾民主化进程之所以如此顺利,是因为技术官僚多半有留学背景。但,我感兴趣的是,49以前无论是王铁崖、龚祥瑞等老师一辈,乃至胡适等人,为民国时学者的合力没有将中国推向“民主宪政”?任老师的这本书,兴许就有答案
评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留学生曾产生过巨大作用,但很少有人反思过,其中代价是什么。 直到今天,我们对现代化的误解可能仍然比对它的理解更多,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并非内生,而是外源的,是在巨大差距和亡国灭种的风险下,急于引进的。这决定了,我们并没有从系统的高度对...
建国之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