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法院说什么,美国人都会照办?”面对一位非洲法官抛出的疑问,斯蒂芬•布雷耶大法官试图给出答案。他回顾了“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切诺基印第安人案”、“黑奴公民身份案”和“小石城事件”,藉此提醒广大读者:最高法院在美国宪政体制中的无上权威,并非一朝一夕确立。历史教训表明,当最高法院的判决不被主流民意接受,甚至遭遇总统、国会的抵制时,司法机关保障人权、节制公权的作用将彻底失灵。经过几代大法官的孜孜努力,美国人民才将尊重并遵从最高法院的宪法解释,视为传统与习惯。
如今,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能说出《美国偶像》三位评委的姓名,却不知道三权分立是哪“三权”。布雷耶大法官对此忧心忡忡。他认为,民主政制的有效运行,既需要一个独立而强大的司法系统支撑,也取决于普罗大众的理解和认同。为维系人民对法院的信任,布雷耶结合“华盛顿禁枪案”、“日裔公民集中拘押案”、“关塔那摩囚犯案”等案件背后的重大争议,阐述了最高法院应当如何以务实态度,处理好与国会、内阁、各州、先例和下级法院的关系,推动实现切实可行的民主。为进一步开启民智,这位“当代美国最有智慧的大法官”,用平实、通俗、浅显的语言,为广大非专业读者,撰写了这本《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
关于作者:
斯蒂芬•布雷耶(Stephen Breyer),1938年5月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现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先后毕业于斯坦福大学(1959)、牛津大学(1961)和哈佛法学院(1964),曾任司法部分管反托拉斯事务的助理司法部长的特别助理(1965-67)、哈佛法学院助理教授(1967-70)、教授(1970-80)、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1977-80)、“水门事件”特别检察组助理特别检察官(1973)、参议院司法委员会法律顾问(1974-1979)、首席法律顾问(1979-1980)、联邦第一巡回上诉法院法官(1980-1990)、首席法官(1990-1994)。1994年7月,经比尔•克林顿总统提名,被任命为最高法院大法官。著有《积极自由:美国宪法的民主解释论》(Active Liberty)、《打破恶性循环》(Breaking the Vicious Circle)、《规制及其改革》(Regulation and its Reform)等。
关于译者:
何帆,1978年1月生于湖北省襄樊市,现为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著有《刑事没收研究》、《刑民交叉案件审理的基本思路》、《大法官说了算:美国司法观察笔记》等。译有《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谁来守护公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哈里•布莱克门的最高法院之路》、《作为法律史学家的狄更斯》等,主编有“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传记译丛”。
图书馆借到这本介绍美国最高法院的书,背景知识储备有限,读起来并不简单但好在并没有想像的那么枯燥。第二章看了好多遍才基本弄清Marbury 与 Madison 的一纸任命书之争,觉得挺有意思与各位分享(理解得不到位的地方请圈中大佬们指正)。 19世纪初,Adams 总统卸任前任命Marbur...
评分 评分书名叫《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其实更应该加一个副标题叫做——美国重要司法判决历史。这本书如果结合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读起来会更加的有味道。美国法律的历史,我们可以将其看做一个如何确立“法律权威”的历史,第一部分人民信任来之不易,其实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
评分图书馆借到这本介绍美国最高法院的书,背景知识储备有限,读起来并不简单但好在并没有想像的那么枯燥。第二章看了好多遍才基本弄清Marbury 与 Madison 的一纸任命书之争,觉得挺有意思与各位分享(理解得不到位的地方请圈中大佬们指正)。 19世纪初,Adams 总统卸任前任命Marbur...
评分书名叫《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其实更应该加一个副标题叫做——美国重要司法判决历史。这本书如果结合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读起来会更加的有味道。美国法律的历史,我们可以将其看做一个如何确立“法律权威”的历史,第一部分人民信任来之不易,其实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
后半部分更精彩
评分布雷耶大法官写这本书的目的用心良苦,译者也同样,下面的译注都很有用,不只是有一些案例的概述,还对书里提到某些话的出处介绍相关译本。
评分老实说除了案例,有些地方不是很懂。译者下了很大功夫倒是真的。民主与法治得来不易,因而更显珍贵。
评分老实说除了案例,有些地方不是很懂。译者下了很大功夫倒是真的。民主与法治得来不易,因而更显珍贵。
评分前三分之一的司法史写得太空泛了,直到讲作者专长的判决心得时,书才变得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