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者“我”沉浸在记忆的湖水里,追索着那些激荡在斯万夫人周围的涟漪。“我”曾经陷入到对于少女希尔贝特•斯万的爱慕当中不能自拔,相思成疾,虽然也曾收到希尔贝特共餐的邀请,可是她的回避与“我”的假戏真做终于造成了分离。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这段恋情渐渐淡忘,痛苦的时刻亦如同对斯万夫人的拜访那样,变得越来越少……
普鲁斯特用细腻精致的笔触复现了那段似水年华的每个细节:味道,声音,以及氤氲在这回忆当中的忧伤与惆怅。
译作《在少女花影下》为“周克希译文集”的一种。原书是法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意识流创作流派四大家之一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代表作《追寻逝去的时光》(或译《追忆逝水年华》)的第二卷。
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年7月10日-1922年11月18日),全名为瓦伦坦•路易•乔治•欧仁•马塞尔•普鲁斯特(Valentin Louis Georges Eugène Marcel Proust)。法国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意识流小说大师。
普鲁斯特出生于法国奥特伊市,后入巴黎大学和政治科学学校钻研修辞和哲学。由于患有严重的哮喘,普鲁斯特长期闭门从事翻译与写作。从1909年开始创作这部凝聚了其毕生心力的《追忆似水年华》,其中第二部《在少女花影下》得到阿尔封斯•都德父子的赞赏与推荐,荣获龚古尔文学奖。普鲁斯特本人也被法国《读书》杂志评为欧洲最伟大的十位作家之一。
相比起《驳圣》,这一套(最早的版本记得共是七卷)读来更为厚重,并添了一份强而散的逻辑性,有着篇章段句兀自独立却意成体系的黏稠,以至一些初次涉足的旅人不得不为这如暗涌在其间酝酿的意绪流连,忽闻钟鸣昼且昏之时,脚步却只能愈发细碎牵绕,不复自拔了罢。
评分看普鲁斯特的作品。有种格外清醒又格外朦胧的感觉。 对人性和人心细致深刻地揭示,反而让容易对实际生活中的人在 距离上产生薄薄雾气,光影叠重。比如,一栋建筑,你正正地看它, 感受到它的高大,它的用材,它表象的纹路和它的...
评分 评分不得不说,在读过《在斯万家这边》后,总算开始适应普鲁斯特的风格了。相对于第一部,这一部给我的感觉更加深刻,可能是因为书中提到的内容我也经历过吧。 从年前到年后,再加上工作原因,这部断断续续读了一个多月。作者对初恋的抉择,青春期对阿尔贝蒂娜的爱慕,还有他对成熟...
评分叙述者总是自称在''养病'',在我看来,他是将病养出了自己的节奏和艺术。 首先,这病赋予他敏锐的感受力和观察力。他常会与众不同,看到事物为人忽略的另一面(比如当见到埃尔斯蒂尔神话题材的绘画后,反而认为画家太太的姿色增添了几分),使其与日常生活节奏本身拉开距离。而一...
无数颗星。改变我生命的书。
评分在啃中,装帧喜欢,翻译喜欢【消灭零评论
评分2016.6.1第1部读完。很多观念与普鲁斯特契合。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喜欢普鲁斯特记录音乐、建筑、诗歌,随性自然。第一部结束,从吉尔贝特和蓬当夫人口中得知阿尔贝蒂娜新潮、说话不饶人的个性,但只是侧面剪影。2018.1.18续读第2部,阿尔贝蒂娜登场,油画里走出的美少女,海边花丛中的一点亮色。她是第二部里我最喜欢的人物了!第一部里吉尔贝特出现在白色和粉色的山楂花之间时,主人公爱上了吉尔贝特。第二部里,阿尔贝蒂娜的色泽、姿态、个性一直在变幻,让主人公开始思考幸福的意味。
评分相比第一部觉得第二部更符合年纪而更容易读,在阅读的时候很多朦胧好像只是印象的甚至是未曾遇见的还提不出的问题,他一并清晰地说出了问题给出了答案。发自真心地崇拜和赞叹,很有带入感地读,是不高明的读法,但对现实情感很有启发……第一次真心地觉得恩这本书一定不会只读一遍……
评分这一卷普鲁斯特变身贾宝玉了,我还是喜欢第一卷,周克希你翻快点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