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燕,当代女作家。1958年生于北京,八岁起移居上海。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90年以前的创作以儿童文学和少女题材小说为主,有《女中学生三部曲》等作品,后开始成人文学写作,著有长篇小说《心动如水》《纽约假日》等。1997年出版《独生子女宣言》,1998年出版《上海的风花雪月》,1999年出版《上海的金枝玉叶》,2000年出版《上海的红颜遗事》。
在七十年代柏林的女权运动高潮中,女权主义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口号,叫:一个女人不需要男人,就像一条鱼不需要自行车一样。到了九十年代,柏林的一家女子婚姻介绍所的名字,叫做:鱼在找它的自行车。
一个北京的妇女问题研究者认为,上海市民阶级的妇女,在生活中看不见内心的理想,安身于小康的生活,沉湎于都市的时尚,生活的激情对于她们,就像自行车对于一条鱼一样。
陈丹燕认为:对生活的激情,对过一种不平凡的生活的要求,对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感情,这些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鱼和自行车的关系。
《鱼和它的自行车》通过一个上海女子从十七岁的女孩,到为人妻母的成长过程,她像气球一样每当吹大,就会破灭的爱情,她像雀斑一样可以因为防护而变浅,但永不会消退的痛苦,通过她和大多数上海女子一样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故事,再现了鱼到底是怎样找它的自行车的。找到了以后鱼又是怎样照顾它的自行车。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条鱼,还有一辆自行车。
开始时,小说的氛围是抑郁的,患病的,稚嫩被埋在死亡的土壤下,努力想要开出花, 尔后,她赤脚走出了青春的河,理想像天边的一只鸟,飞出视野就万难回来,不知是什么被生活卡住喉咙。 我所看到的鱼和自行车,并不仅仅是她与他的关系,而更像是一个天真的人和这个世界、所有生...
评分收到的生日礼物中,最上面是我喜欢的陈丹燕的一本书《鱼和它的自行车》,当初在书店里翻阅时觉得它在开头多少充满了《绯闻》的味道。现在它静静地躺在我的面前,看到我熟悉无比的文字风格,还是要被吸引着读它。这本书的名字很奇怪,其实讲的是,在70年代柏林的女权主义运...
评分断断续续的看完了《鱼和它的自行车》。 一方面惊叹于陈丹燕笔下残忍的青春情结。 另一方面。有时候我会隐隐约约的看到一个扩大化的自己。 总有这样的一种勇气。是只有青春年少才能拥有的。 那种疯狂。那种冷漠与残酷。 她一心憧憬着未来的美好。向往着幸福的人生。 隐藏身上尖...
评分女权主义者说:一个女人不需要男人,就象一条鱼不需要自行车一样. 陈丹燕说: 对生活的激情,对过一种不平凡生活的要求,对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感情,这些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鱼和自行车的关系。所以,鱼开始寻找它的自行车—— ――旌旗网上书店是这样介绍这本书的. 这本小说,通...
评分所谓臆想,其实喜欢的不是那个人,而且意念中某种生活的投射。所以不久后,那个人的声音,感觉,一并忘记,恨不得从来没有认识过这样的一个人,更多的,是恨那个人打破自己对于生活的梦。 年轻的女孩子是不会后悔的,所有应该在别人看来应该后悔遗憾的地方,全都用一种奇异的不...
2015年第111本:少女时期的主人公,自私、残忍、自以为是,简直让人生厌,然而那种认为“自己可以男人从发霉的日常生活和讨厌的中年妇女包围中拯救出来的豪情”,那种“一定要得到伟大爱情的决心”,却又好像是青春应有的霸道与一厢情愿。一直静待生活奇迹的少女,在生活的磨砺下缴械投降,按部就班地走向平淡,却宿命般地输给那些前仆后继、不甘平淡的心。这是命运的轮回,也是人生的悖谬吧。
评分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颓败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不能深看。
评分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颓败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不能深看。
评分少女时期的隐秘
评分‘’一個女人不需要男人 就像一條魚不需要自行車一樣。‘’就這樣被德國女權主義華麗口號濃縮的標題所騙 看了一個興許連愛情稱不上 被青春慾望掩蓋 繼而為真實平淡消磨得談不上美好的成長故事 自在與安穩的謎題 一解答數十年流轉 轉眼往日夢想也在柴米油鹽中被遺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