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英)达尔文
出品人:
页数:575
译者:周建人
出版时间:1995-06
价格:23.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12065
丛书系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
图书标签:
  • 达尔文
  • 进化论
  • 自然科学
  • 科普
  • 生物学
  • 物种起源
  • 科学
  • 哲学
  • 达尔文
  • 进化论
  • 物种起源
  • 生物学
  • 自然选择
  • 化石记录
  • 生物多样性
  • 科学史
  • 分类学
  • 遗传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物种起源》是世界闻名的自然科学著作,在本书中,达尔文以无以数计的翔实资料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了“遗传”、“变异”、“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等观点。整本书就是一个长的论据,它被用来论证整个进化论理论。决定这本书的风格的不仅是全书的大纲和思想的逻辑发展,而且还有更详尽的叙述方法。

作者简介

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09年2月12日,出生于英国医生家庭。1825年至1828年在爱丁大学学医,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神学。1831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Beagle)”作历时5年(1831-1836)的环球旅行,观察和搜集了动物、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过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行的概念。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一书,全面提出以自然选择(Theoty of Natural Selection)为基础的进化学说。该书出版震动当时的学术界,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自然选择的进化学说对各种唯心的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提出根本性的挑战。使当时生物学各领域已经形成的概念和观念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随后达尔文又发表了《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The Variation of Animals and Plants Under Domestication ,1868)》、《人类由来及性的选择(The Descent of Man ,1871)》和《人类和动物的表情(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Animals and Man,1872)》等书,对人工选择作了系统的叙述,并提出性选择及人类起源的理论,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目录信息

本书第一版刊行前,有关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史略

绪论

第一章 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第二章 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第三章 生存斗争
第四章 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
第五章 变异的法则
第六章 学说的难点
第七章 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种种异议
第八章 本能
第九章 杂种性质
第十章 论地质记录的不完全
第十一章 论生物在地质上的演替
第十二章 地理分布
第十三章 地理分布(续前)
第十四章 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形态学、胚胎学、残迹器官
第十五章 复述和结论

索引

修订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有些书是用来激励人生的,有些书是用来改变人类的。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不仅改变了一个学科,而且改变了全人类的思维方式、认识方式和行为方式,值得读了再读。它被誉为“科学界至今为止最重要的书。” 5年前在纪念达尔文诞辰200周年、《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的时...  

评分

1895年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严复发表<原强>,达尔文进化论自此传入中国。该文首创 “物竞天择”一词,流传中又加上“适者生存”,共八字,成为进化论在汉语语境中的基本定义。三年后再作<天演论>,举国震动。 <天演论>号称译作,但显然背离了原著。原作者为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以...  

评分

有些书是用来激励人生的,有些书是用来改变人类的。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不仅改变了一个学科,而且改变了全人类的思维方式、认识方式和行为方式,值得读了再读。它被誉为“科学界至今为止最重要的书。” 5年前在纪念达尔文诞辰200周年、《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的时...  

评分

昨天晚上和导师会面,他要我将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再斟酌一下。 回来的时候,我又想起了以前曾经看过的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其实就是很好的文献综述。 所有的科学研究,都不是闭门造车,一定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换句话说,当你着手进行一项研究...  

评分

昨天晚上和导师会面,他要我将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再斟酌一下。 回来的时候,我又想起了以前曾经看过的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其实就是很好的文献综述。 所有的科学研究,都不是闭门造车,一定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换句话说,当你着手进行一项研究...  

用户评价

评分

多少年来教育默认就是一种说法,可连作者在书里都承认太多无法证实的事,浅显易懂的说明文。

评分

对于非专业的人来说,也太啰嗦了吧,强迫症终于看完了。

评分

各种旁征博引,各种借鉴,各种材料。尝试着给出自己的观点——一切都踩在自己掌握的证据上。

评分

看的有点晕,很催眠

评分

看的有点晕,很催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