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宁娜

安娜·卡列宁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俄] 列夫·托尔斯泰
出品人:
页数:708
译者:智量
出版时间:1996-7-1
价格:45.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805675589
丛书系列:译林世界文学名著·古典系列
图书标签:
  • 托尔斯泰
  • 外国文学
  • 安娜卡列宁娜
  • 俄国文学
  • 小说
  • 名著
  • 女性
  • 经典
  • 爱情
  • 悲剧
  • 婚姻
  • 社会
  • 人性
  • 19世纪
  • 俄国
  • 经典
  • 情感
  • 家庭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安娜·卡列宁娜是一个外表美丽,情感真诚,内心世界丰富,充满生命力的年轻女人,她嫁给了比她大许多岁的彼得堡官僚卡列宁为妻,多年来安于贤妻良母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和风流倜傥的年轻军官伏伦斯基相遇而坠入情网。她弃家出走,依依伦斯基而生她所面对的是整个上流社会的敌意,她奋勇反抗,然而好景不长,终于与伏伦斯基的感情出现裂隙,最后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1、虽然尽量的平衡和反省自我,依然会时不时的焦躁,对付这种情绪,我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看老陀,看托尔斯泰这种大部头的作品,最近重读完《安娜·卡列宁娜》。大师的作品,总是让人有满腔的感慨,却一言难进,所以还是老样子,一条条的随便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反正也说不尽。 ...  

评分

我坦白,自己这个网名是来自两个安娜的启发。 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卡列宁夫人,一个是契诃夫《脖子上的安娜》里面没有前者出名的安纽达。 两个安娜,就是女人的两种选择。 一个要为了自由和爱情而赴死,一个为了富贵享乐而在现实里堕落,一个死了,一个要活下去。 其实她们都是...  

评分

我不能从这本书看出很多书评提到的革命目的,比如抨击制度什么的。相反,我觉得他是刻画人性的书籍,是非常深刻的心理学小说。托尔斯泰作为一个男人竟然如此了解女人,而且能够准确地描述出来,叹为观止! 书中的人物是立体的,我反对书评简单将卡列宁说成虚伪的坏人,把沃伦...  

评分

我坦白,自己这个网名是来自两个安娜的启发。 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卡列宁夫人,一个是契诃夫《脖子上的安娜》里面没有前者出名的安纽达。 两个安娜,就是女人的两种选择。 一个要为了自由和爱情而赴死,一个为了富贵享乐而在现实里堕落,一个死了,一个要活下去。 其实她们都是...  

用户评价

评分

伏伦斯基、卡列宁、吉蒂这些配角真的很有趣,线索交替的节奏也很有趣

评分

托翁的书,毋庸置疑

评分

她死于一种加速。

评分

重读。斯坦纳说文学批评应该出于对于文学的回报之情,重读《安娜》,只有感激之情,谢谢托翁为人世带来这样的作品。在列文身上找到了深切的认同感,这是多年前没有读出来的,对于死亡的恐惧、对于日常生活琐事的惶惑、对于家庭与婚姻生活的困惑,都在列文身上和盘托出,这也是托翁的自况。刨除私人情感,从叙事艺术上来说,《安娜》也是登峰造极的,成熟精致的运笔,节奏的完美掌握,令人咋舌。许多场景已经深刻脑中:安娜与伏伦斯基在火车上的碰面,极白极寒的室外与极红极热的车厢的冲撞,大刀阔斧;列文躺在草地中的谛听与仰望,草的味道如在身边。小人物也出彩,寥寥几笔就跳脱出来,功力极深,朵丽的那种“浪漫化想象”是被极简地交代的,可以媲美《红与黑》中的马蒂尔德、《华盛顿广场》中的姑妈——她们的浪漫化是被极浓郁地交待而出的。

评分

是因为翻译的问题么?我觉得《复活》更好,这本书有些部分确实是太拖沓了,读得把激情都给磨没了,最后坚持看完感觉像是翻过了一座大山。同样篇幅的我觉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更流畅、更紧凑、更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