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兒

寵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托妮·莫裏森(Toni Morrison),美國著名女作傢。1931年生於俄亥俄州,曾在蘭登書屋擔任高級編輯,後赴普林斯頓大學等校任教。代錶作有《最藍的眼睛》《所羅門之歌》《寵兒》《爵士樂》《愛》《恩惠》等,曾獲普利策小說奬、美國書評傢協會奬、美國國傢圖書奬等多項大奬。1993年,榮獲諾貝爾文學奬。

出版者:南海齣版公司
作者:(美)托妮·莫裏森
出品人:新經典文化
頁數:320
译者:潘嶽
出版時間:2013-6
價格:39.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44258920
叢書系列:新經典文庫:托妮·莫裏森作品
圖書標籤:
  • 托妮·莫裏森 
  • 美國文學 
  • 黑人 
  • 美國 
  • 諾貝爾文學奬 
  • 小說 
  • 外國文學 
  • 寵兒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 托妮·莫裏森諾貝爾文學奬獲奬代錶作

★ 普利策奬最佳小說

★ 美國文學史上的裏程碑 ,《紐約時報》“25年來最佳美國小說”第1名!

★ 要麼是愛,要麼不是。不濃烈的愛根本就不是愛。

★ 一部驚世之作,很難想象沒有它的美國文學會是什麼樣子。——《洛杉磯時報》

黑人女奴塞絲懷著身孕,隻身從肯塔基的莊園逃到自由州俄亥俄,奴隸主一路循蹤追來。為瞭使兒女不再重復自己做奴隸的命運,塞絲決然殺瞭剛剛會爬的幼女寵兒……

十八年後,“寵兒”還魂,重返人間,同塞絲、塞絲的女兒,以及塞絲的情人保羅生活在同一幢房子裏。她不但加倍嚮母親索取愛,還糾纏和引誘保羅,甚至不擇手段地要摧毀母親的生活。

☆ 寵兒是我的姐姐。我就著媽媽的奶水吞下瞭她的血。

☆ 寵兒是我的女兒。我以前沒有時間解釋,因為那事必須當機立斷。

☆ 我是寵兒,她是我的。現在,我在這所房子裏找到瞭她。我再也不會失去她瞭……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对于托妮.莫里森的这两本书,比起所有精彩而凄美的情景和内容丰富的故事,我对那些有精神裂痕的小说人物及Toni Morrison独特的文字叙述方式及选择第三人称的混杂描述有着强烈感情. <<宠儿>> 关于<宠儿>是她花了很长时间阅读完的一本书.她本不是一个阅读缓慢的人,因为那故事...  

評分

在读过《爵士乐》不久,我拿起《宠儿》,正如所预料的一样,托妮再一次向我展现了她文字的魅力,和诸多语言也无法诉说的强烈情感。 “124号恶意充斥”,仅第一句,就令我感到一股沉重扑面而来。托妮说过,这是一本建立在真实事件上的小说,是一个有关母爱的无法重复的故事。 ...  

評分

对着满架的书, 钵子推荐我看这本<宠儿>. 在豆瓣上看简介, 似乎是 一个离奇的故事,描述母亲之爱的. 初看时有相当程度的痛苦, 因为书中极个人角度的表述, 以及完全陌 生的情境,把阅读者抛到了一个很陌生无助的境地. 若不是那么多人说 ,要坚持读下去, 我或许也会在开头的时候...  

評分

在读过《爵士乐》不久,我拿起《宠儿》,正如所预料的一样,托妮再一次向我展现了她文字的魅力,和诸多语言也无法诉说的强烈情感。 “124号恶意充斥”,仅第一句,就令我感到一股沉重扑面而来。托妮说过,这是一本建立在真实事件上的小说,是一个有关母爱的无法重复的故事。 ...  

評分

这书是很久以前的某个情人节买给自己的礼物,一直没有看完。看了前半部,觉得心惊。夜里做梦竟出现河流飘尸的场景。出逃路上生孩子那段太深刻了,好久以后的我,呵呵,决心读完它。

用戶評價

评分

她從水裏爬上來,爬上石頭,“那本來不是我的寵兒,我要稱她為寵兒”。如果有一個在世女作傢能使我讀到一會兒疼得打滾,一會兒靜靜沁汗,一會兒忘瞭流淚,那隻有莫裏森。

评分

好難讀

评分

莫裏森是我的寶藏作傢。《寵兒》是一部浸潤著天纔法則與沉重抱負的傑作。與《最藍的眼睛》相比,《寵》在現代小說敘事技巧的探索上走得更遠,也在關於黑人曆史、身份、記憶的命題中探索地更為深入,它從幾個人的故事變成瞭幾代人的故事。書中可以挖掘和闡釋的閃光點多不勝數,這裏隻提一個最為重要的:寵兒是誰,實際上她是一個黑人女性代際生存的凝縮,她是賽絲的母親(通過“微笑”的提示、丹芙的觀察與奴隸船的情節重疊得知),也是賽絲的女兒(這個證據太多不用說瞭)、更是賽絲的自我博弈(丹芙觀察到賽絲與寵兒在此消彼長)。這三代人重現於一個女人身上,為的是喚起記憶,隻有記憶纔是保存身份的證據,當以往人們齣於逃避痛苦而遺忘時,寵兒一直逼著他們講述,三代人的記憶被連貫與串起,他們的生命纔有瞭意義。背上疤痕參考卡夫卡《鄉村醫生》。

评分

母親賽絲雖然弑嬰,但不是齣於邪惡的意圖,而是對奴隸生活的恐懼和絕望 。她本身是一個非常堅強而且愛孩子的黑人母親。弑嬰這一極端行為的背後是身處蓄奴製度下無法掌控自己人生的極度悲傷和無力,她用結束自己孩子的生命來反抗,來控訴。如果人生是充滿瞭苦難和不幸,像牲口一樣待價而沽,無法與愛的人相守,被奴隸,被踐踏,被無止境的傷害,這樣的人生值不值得過呢? “母親不該殺死女兒,難道女兒就應該逼死母親嗎?”母女之間的愛恨糾葛是一個無解的難題。摺射的是黑人奴隸非人生活的苦難和他們內心復雜的抉擇。

评分

【2016.12.30~2017.1.2】(25.1萬字,320頁)黑奴製的一麯蕩氣迴腸的悲歌。死去的嬰兒復活,尋迴失落的人生與愛。為瞭追尋自由意誌,被智慧且殘忍的母親剝奪瞭生命的寵兒,在作者的魔幻手法中重新送迴到媽媽與妹妹的生活中。對於黑人女性來說,婚姻被阻撓而生育成為唯一的“使命”,以死亡來抗爭歧視與偏見,以死者的復生再次消除遺忘的威脅。種族的傷痕永不磨滅,雖被隱藏,卻仍在發光,被故意掩埋,又從未遺忘。迴歸的寵兒作為失去瞭一切而完全沒有發言權的人,歸位於曆史並錶達個體生命的愛意與留戀,她和具有象徵意味的124號共同將奴隸製還原為一種個人體驗。寵兒的祖母貝比去世前,在她痛苦、無奈、充滿絕望的遺言裏總結瞭黑人種族災難的本質:這個世界上除瞭白人,沒有彆的不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