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零年代的“革命”與“反革命”話語既帶有濃烈的專斷性,又富有濃烈的任意性。在此基礎上開始凝固成一種新的“革命”政治文化。
一九四九年以後的數十年間,中國內地史學界有關中國近代歷史的書寫,基本上等同於中國革命史的書寫。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於革命確實是近代中國歷史的主調,是主導整個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符號。在業已告別革命的今天,作為歷史研究者,不能僅僅簡單地放棄、淡忘或者否定那些人們曾經長期沉迷的觀念,而有必要追問,那些早已溶鑄成為人們思想價值觀念的革命話語和革命政治文化是如何建構起來的?又是如何演變的?本書的思考即是就此而展開。
本書以歷史上著名的”革命”與”反革命”為研究對象,再現瞭中國近現代史上在文化視野下的政治風雲、勢力消長的來龍去脈,突破瞭”成王敗寇”之定評所造成的偏執和專斷,以塵封的史實力圖”復原”和”再現”那個年代的歷史本相,尤其是從”觀念史”的層麵來條分縷析,重新加以檢討,得齣瞭不少新結論、新見解,令人摺服。
本書大體由四個相互關聯的專題研究彙集而成。第一、二章試圖從思想史的視角探討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後社會思潮的流變;第三、四章側重從文化史的視角分析北伐時期中國三大政黨的”革命”話語;第五、六章從社會史的視角描述共產黨在城鄉基層社會的動員;第七、八、九章則從政治史的視角探討國民黨高層權力機構的演變以及黨在軍隊、大學的組織形態。
王奇生
湖南湘鄉人,北京大學歷史係教授,曾任職於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等機構,著有《中國留學生的歷史軌跡(1872-1949)》、《國共閤作與國民革命》(《中國近代通史》第七捲)、《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等。
书评 2010-05-19 17:26 发表于 2010-05-14 22:06 天空下着细雨,还没有达到濛濛,但淋淋洒酒足可微湿——我走在路上,去邮局拿书,去时却还没下,唯浓阴,不想归时竟转瞬间挥洒起来,我想,此书不可负我,若负我,必悔这湿湿之行。 诚然如想,它的内容超出我的想象中之好...
評分对于这本书,最深刻印象无疑是第一章。本科的时候,曾经听过一位老师讲课,内容是就是五四运动,他推荐给学生读的就是这本书的第一章。研究生上课的时候,在老师推荐的论文阅读名单中,这一章名列其中。 第一章写的非常好,学术性和可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现在的论文虽然也不乏...
評分中国历史最初多是农民起义,他们不断推翻那些压迫他们的大地主,建立一个新的朝代。我们常常谈论的就是“起义”两个字。起义着重于推翻现行的旧的,但是由于早期农民起义领导者要么是地主阶级要么是无产者(对地主生活满向往),最终的结果仍是建立与原来一样的制度,新瓶装旧...
評分中国历史最初多是农民起义,他们不断推翻那些压迫他们的大地主,建立一个新的朝代。我们常常谈论的就是“起义”两个字。起义着重于推翻现行的旧的,但是由于早期农民起义领导者要么是地主阶级要么是无产者(对地主生活满向往),最终的结果仍是建立与原来一样的制度,新瓶装旧...
評分封底说这本书是以“去熟悉化”的眼光来重新检视民国政治,但在我看来,所谓的“去熟悉化”还是太虚了点,从方法上看,我觉得王奇生主要的着力点还在于寻找制度结构(或者话语结构)与事实结构的差异。他希望“去熟悉”的是官方历史中板结一块的线性革命叙事,尤其是事后追溯的...
補mark
评分排版漂亮,雖有刪減還是一狠心買瞭
评分排版漂亮,雖有刪減還是一狠心買瞭
评分排版漂亮,雖有刪減還是一狠心買瞭
评分補mark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