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张煐。1922年迁居天津。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和《三国演义》。1930年改名张爱玲,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投入文学创作。两年後,发表《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作品,并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和胡兰成。1944与胡兰成结婚,1945年自编《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战胜利。1947年与胡兰成离婚,1952年移居香港,1955年离港赴美,并拜访胡适。1956年结识剧作家赖雅,同年八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1967年赖雅去世,1973年定居洛杉矶;两年后,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1995年九月逝於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
这两册书不是一起买的,拿着一本去找另外一本,居然也找着了,偏有些事求也求不来。我约莫是个琐碎人,喜欢这些个悲欢离合人世琐事,所以钟爱红楼梦甚于水浒传,儒林外史甚于传奇小说。所以也喜欢这个。那时人事,多是绵软少架子的,有不足为外人道的意思,只是个中情致,现下...
评分感谢张爱玲将《海上花》译为白话,《海上花》这本书,确实在现在是给低估了。要说比《红楼梦》是差了一些儿,但比之《金瓶梅》是没问题的。晚清上海洋界的《清明上河图》,色色人生,尽在其中。所以会读书的人如胡适、张爱玲等并无将其作等闲之书看,并不只如鲁迅所说仅是“狭...
评分《海上花列传》大概可落得“青楼梦”之名。 提及妓院,未读时脑海里多半会浮现倌人恩客夜夜笙歌的淫乱场面,细读才突然理解旧时嫖客之理。 大致说起来,光有名利财富,仍不足以填补匮乏的内心世界。 滚滚红尘,多为一个情字。然而明媒正娶、门当户对,能称心如意,也在少数。否...
评分《海上花列传》(简称《海上花》,又名《青楼宝鉴》、《海上青楼奇缘》)是清末问世的一部地道的上海小说。说它是地道的上海小说,是因为它有这样几个特点: a.它的作者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韩邦庆(1856-1894,字子云,号太仙,别署大一山人,笔名花也怜侬)是松江(今属上海...
评分2.3张爱玲的删节补缀 在《二详红楼梦——甲戌本与庚辰本的年份》一文中,张爱玲认为“庚本的一个特点是尊重形式,就连前十一回,所谓白文本,批语全删,楔子也删掉几百字,几乎使人看不懂,头四回也还保存一无所有的现代化收梢。此外许多地方反映底本原貌” ,当时作为读者代表...
张爱玲的作品我只欣赏前期,那时的她确实是作家中的尤物,让人惊叹的文笔,而后期的更多的是病态,像是一遍遍的在自己身上戳出伤口给别人看,好似只有她有忧伤。看到这是她译作的书,信手翻开一页,有那么几点意思,于是把眼眸装了进去。
评分李漱芳和赵二宝这两个角色身上的抓马是故事下半段的重头。赵朴斋开头赵二宝结束在结构上把所有的人物故事都括住兜起来。张爱玲的后记很有趣,她对人物的解读有很多意料之外的点。
评分年少时看〈金锁记〉,惊为天人,句句背颂。惟独不解张氏为何后期越写越平淡。多年以后再看,反被她后期洗尽铅华的文字深深撼动。看完那本絮絮叨叨的〈海上花〉,也是为了张的译笔的缘故。
评分看完让人觉得意犹未尽,真好的书。
评分"二宝一想,似乎史三公子真个已死。正要盘问管家,只见那七八个管家变作鬼怪,前来摆扑。吓得二宝急声一嚷,惊醒回来,冷汗通身,心跳不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