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体研究

先秦两汉文体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于雪棠
出品人:
页数:212
译者:
出版时间:2012-3
价格:24.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30314098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文体学
  • 先秦史
  • 汉史
  • 文学史
  • 文学
  • 工具书
  • 先秦两汉
  • 文体研究
  • 古代文学
  • 文献研究
  • 语言学
  • 历史文献
  • 散文
  • 诗歌
  • 辞赋
  • 学术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先秦两汉文体研究》主要以先秦两汉时期《周易》《尚书》两部经典本身及相关散文文体现象及文体观念为研究范围,意图从大的文化背景纵向观照某些文体的产生和发展,横向考察各种文体之间的相互渗透与交叉,深入追索促使文体产生及嬗变的复杂因素,包括时代风尚、文艺思潮、学术氛围、创作主体的个性气质与审美偏好、题材内容及读者对文体的心理期待等。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周易》经传结构与战国秦汉散文的体制
第一节 对卦式结构形态
第二节 包举宇宙式结构
第三节 序在书末的体例
第四节 经传合编与论说文
第二章 《尚书》的文体分类及行为与文本的关系
第一节 前人的分类
第二节 篇章命名方式与文体分类
第三节 六体名义辨析及篇章归属
第四节 名与体例及行为与文本的关系
第三章 从《尚书尧典》诸篇看早期历史叙事文体的特征
第一节 叙事与记言
第二节 结构体制
第三节 语言风格
第四章 《尚书》典体文与秦汉封禅文
第一节 典体文发展的两条线索
第二节 封禅文的文体特征与文化生态
第三节 本典与仿制:经典的形成及文学观念的变化
第五章 《尚书》训体与《史》《汉》书志及《七发》
第一节 训的内涵及体类特征
第二节 训与《史》《汉》书志体
第三节 训与谏诫文及《七发》
第六章 文学观念与文体的生成--以春秋辞令为例
第一节 引“言”与“立言”:重“言”观念
第二节 “辞不可以已”与“辞其何益”:两种相反的言辞观
第三节 以“文”论辞令:对辞令文学性的重视
第四节 “择言以教”与“能辞为宝”:言辞能力的培养
第七章 经学阐释与文体的生成--以《春秋公羊传》和《春秋繁露》为例
第一节 “辩而裁”与“博而切”:两种相异的阐释文体
第二节 “依经以辨理”与“合经以立义”:先秦与汉初两种经学阐释方式
第三节 “义由例出”与“体由义出”:阐释法引出观念与观念生成阐释法
第八章 经学师受与文体的生成--以西汉诏策为例
第一节 帝王之师及其所受之学
第二节 经学师受与帝王人格类型
第三节 诏策的内容、体制与帝王的经学师受
第四节 诏策的风格与帝王的经学师受
第九章 文体的多源性--以《说苑》《新序》《列女传》三书为例
第一节 三书体例与先秦诸子
第二节 三书体例与说经方式
第三节 以事言理的思想表达方式考源
第十章 文体的分合交叉--以蔡邕碑文为例
第一节 碑文的兴起及体制特征
第二节 碑文与铭诔的分合交叉
第三节 蔡邕的修史情结与其碑文创作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以于老师的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而成。五六年过去了,学习先秦两汉文体还是绕不过去。虽然尤其尚书学史上论争文体尤多,专门总结并发自见的尚少。典体文与文本经典化、训体与书志对个人启发尤大。春秋辞令节可参《春秋辞令文体研究》对读,角度详略不同。于文更长于理论总结。

评分

翻过,待细读2.4.5.10章。

评分

以于老师的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而成。五六年过去了,学习先秦两汉文体还是绕不过去。虽然尤其尚书学史上论争文体尤多,专门总结并发自见的尚少。典体文与文本经典化、训体与书志对个人启发尤大。春秋辞令节可参《春秋辞令文体研究》对读,角度详略不同。于文更长于理论总结。

评分

翻过,待细读2.4.5.10章。

评分

翻过,待细读2.4.5.10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