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一百多年间,北大清华历经风雨,他们在国耻中诞生,在民族危亡的抗战中浴血成长,在新时代的召唤中肩负起新中国事业的梦想。在中国的大学里,还也没有哪所大学,能像北大清华这两所学校一样,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有如此紧密的关联与交织。这一百多年间,中国命运又交织着多少北大清华基因?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是北大清华?
阿忆,本名周忆军,曾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著名的电视节目策划人,在1997年至2003年任职凤凰卫视期间,担任大型历史专题片总策划兼总撰稿,同时他还是电视学术节目《世纪大讲堂》创始人、总策划、主持人。
我这里的说的“破碎”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指北大与清华所经历的历史,清华与北大的历史与中国近一百年来所经历的历史盘根错节,中国近一年百来的历史有多动荡,北大与清华的历史就会有多破碎,这是没办法的事。另一个是指《风雨北大水木清华》“文本”的破碎,在《风雨北大水木...
评分随手翻起同事桌上的一本书看看,一看就是一下午,就是阿忆的这本《风雨北大,水木清华》,从大学到大师,从文到理,从文化到精神,从轶事到考究。。。我看到了更多对神圣学府所不知的一面,突然觉得更走近了它们,也多了一分崇敬之情。
评分西南联大人才济济,文学、哲学、数学、物理大师云集,当年联大竟有834名学生,跟随校友孙立人统领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开赴缅甸印度充当从军翻译,当中更有联大临时校长梅贻琦的儿子。 《风雨北大 水木清华》带你走进那段渐渐远去却永远印刻在历史上的日子
评分北大清华正因为与国家的命运相连,从而缔造了一个世纪中国的标签。而今,这个标签日渐成为过去。我们不仅仅在慨叹学界大师日渐远去,也在慨叹中国的大学日渐失去了世纪岁月中的家国情怀。我们不禁感慨万分。感慨是因为失落,追忆是为了反思,或许只有读了阿忆这本《风雨北大水...
评分西南联大人才济济,文学、哲学、数学、物理大师云集,当年联大竟有834名学生,跟随校友孙立人统领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开赴缅甸印度充当从军翻译,当中更有联大临时校长梅贻琦的儿子。 《风雨北大 水木清华》带你走进那段渐渐远去却永远印刻在历史上的日子
介绍的比较泛泛(2014.5.12亚马逊)
评分直看得我想回去
评分读到民国和新中国相接的那一段,心很痛,脑海里浮现着新竹清华大学的样子,还有那个小学妹给我介绍“梅竹”比赛时的可爱又认真的表情。梅贻琦,嗯,我记住了。ps 吐糟一下 这本书要是繁体的就完美了
评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个口号,什么时候都有用,却只属于8〇年代。” 李泰祥在《预感》写道:“一种温馨的感觉流进我的心中/它慢慢地激荡激荡/美丽的故事就这样展开”。看着他们的生卒年,你知道那样的岁月已远。
评分读到民国和新中国相接的那一段,心很痛,脑海里浮现着新竹清华大学的样子,还有那个小学妹给我介绍“梅竹”比赛时的可爱又认真的表情。梅贻琦,嗯,我记住了。ps 吐糟一下 这本书要是繁体的就完美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