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英时先生身处海外,对中华文明、中国社会怀抱真诚的关切,访谈录中袒露出他对学术与人生的追求。他对思想史的梳理切中中华文化研究的肯綮,于变动中发现思想的联系,既洞察入微,又通达宏观。也反映了余英时先生的学术养成脉络,包括他对钱锺书、钱穆、陈垣、陈独秀等人的评价都涵括在他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观察中。
精彩深入的访谈需要与受访人的精神世界直接面对,让受访人的思想轮廓显现、精神之光闪耀。香港浸会大学陈致教授先后三次访问余英时先生,洞彻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对谈有致,精彩纷呈。《余英时访谈录》以余先生的《我走过的路》为序、刘梦溪先生为余先生做的访谈《为了中国文化与社会的重建》为附录,丰富读者对余英时先生的认识。《余英时访谈录》是由陈致应《明报月刊》《国学新视野》和中华书局徐俊先生之约对余英时先生的采访整理而成,首次在大陆整体出版。
2012年8月12日 《余英时访谈录》的确不错。我爱读这一类的访谈,轻松,却又颇受启发。金针度人,这句话,很有意思。 姑且抄一些: P178: “如果文献记载有冲突,那我们就要解决冲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立意要摧毁什么,也不是要造就什么。我们看到不同的有矛盾冲突的材...
评分2012年8月12日 《余英时访谈录》的确不错。我爱读这一类的访谈,轻松,却又颇受启发。金针度人,这句话,很有意思。 姑且抄一些: P178: “如果文献记载有冲突,那我们就要解决冲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立意要摧毁什么,也不是要造就什么。我们看到不同的有矛盾冲突的材...
评分1、余英时先生谈到了自己幼年时代的教育问题,以及乡村生活与都市生活的对比,给我提供了一个民国时代生活的缩影,使得我们对那个时代的国民生活有一个简要的了解。 2、余英时先生介绍了影响自己走上历史研究的学术道路上的人和事件,并详细阐述了自己在美国读书的历程,以及...
评分《余英时访谈录》作为一本文化访谈类的著作,摒弃了花哨地形式和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这一部分余先生在书的序中做了一些弥补,但终归不是重点),单纯把学术本身和治学之道这两方面剖开揉碎,用一问一答的“录音整理”式架构,详尽地反映了余英时先生多年著作的精华,...
评分古人云「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西諺也說與人換蘋果,仍各得一隻,若與人換思想,則倍之。大家一致認爲與人交流對學問大有裨益。前提當然是對席者本身要有料,能言之有物,另外還要有清晰的思路及適當的技巧,能問之有方,言之有方。這兩者缺一不可,所以好的訪談難得。 陳...
收获很大
评分又听了一遍,一个北师大学生采访的,不知道是不是当时看的那本。当时看的已经忘掉了。余英时文集还没有看……
评分余英时师承宾四先生,宾四先生未留洋全靠自己琢磨,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书中加入一些默存先生和宾四先生陈年往事,顺带解决了对于海外汉学家不承认夏朝的疑惑,过瘾
评分夜里看书,看的忍不住乐。到一定年龄,真是成精了,妙语挺多。遗憾的是对谈的人略弱,不大好。值得看看。
评分夜里看书,看的忍不住乐。到一定年龄,真是成精了,妙语挺多。遗憾的是对谈的人略弱,不大好。值得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