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的采访

创造性的采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肯·梅茨勒(Ken Metzler)
出品人:
页数:198
译者:李丽颖
出版时间:2010年
价格:29.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116945
丛书系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国外经典教材系列
图书标签:
  • 新闻
  • 采访
  • 新闻学
  • 记者
  • 新闻传播
  • 传播
  • 美国
  • 肯·梅茨勒
  • 采访
  • 创意
  • 写作
  • 沟通
  • 洞察
  • 提问
  • 叙事
  • 思维
  • 表达
  • 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创造性的采访(第3版)》运用大量案例和插图,结合作者多年来新闻采访实践和教学的经验,形象生动地介绍了新闻采访各个环节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成功地策划和准备采访,如何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取有意义的信息,如何营造和谐友善的采访气氛,如何借助电子手段进行采访等等。书中深入探讨了“采访的伦理道德”这个业内人士多年来非常关注的问题,还就如何将采访转化为报道提出了若干操作性极强的指导性建议。此书已被美国许多新闻院校采用为专业教材,并被列为新闻记者的必读书目。

作者简介

肯·梅茨勒,1956年毕业于美国俄勒冈大学,获新闻学学士学位,之后做过五年新闻记者。1961年获美国西北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同年开始在大学里任教。现任俄勒冈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名誉教授。梅茨勒教授于1972年开始教授新闻采访课程,曾经在世界多个城市主持召开学术研讨会,讨论新闻采访和信息采集的各类方法。主要作品有《创造性的采访》等。《创造性的采访》多年来一直被美国务:大院校的新闻院系作为专业教材使用。

目录信息

第1章 你的采访问题何在 显性问题 隐性问题第2章 何为采访? 不带个人评价的倾听——一条基本原则 记者如何获取信息 什么是新闻采访 创造性的采访 创造性的提问 采访的类型——直接采访和间接采访 第3章 采访的十个步骤 明确采访目的 进行背景调查 进行采访预约 策划采访 与采访对象见面打破僵局 提第一个问题 营造轻松和谐的采访氛围 提问敏感问题(Asking the Bomb) 提问敏感问题之后的情感恢复 总结本次采访第4章 采访要素——个案史 明确采访目的 背景调查 策划采访 电话采访 需要牢记在心的一些要点第5章 提问 提问的语言要简单叫了 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提问的顺序漏斗 使采访开始的提问 过滤型问题 探究型(加强型)问题 与事实有关的提问五个“W” 概念界定型的提问l 数字问题 评论性问题 创造性问题 诱导性问题、内容过剩问题和垃圾问题第6章 采访中对话的延伸 研究的价值 新闻采访问题的文献回颐 “温柔”提问的重要性 非语言的交流 人际交流的基础第7章 受访 一夜成名者的尴尬 为什么要接受采访? 采访对象是否需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组织? 被访者的访前准备 记者在采访中使用的花招 最后的几点说明第8章 采访策划 采访策划的第一步——明确采访目的l 提出采访要求 做作业 研究采访对象的性格和兴趣 准备提问的领域 预测答案 制订具体的采访计划 保持策划的弹性 关于策划的几点补充 第9章 失败的教训第10章 学会倾听 进攻性的倾听(Aggressive Iistening)? 怎样成为职业倾听家i第11章 新闻观察 对“文学性新闻”创作研究的新要求 新闻观察的三种类型 应该观察什么第12章 引语和逸事的采访 学会识别引语 引语的采访 刺激对方讲出一些逸事第13章 电话采访、采访记录与采访录音 电话采访} 做采访记录 使用录音机第14章 特殊问题 难以约见的采访对象 询问敏感性问题 采访的精确忤 如何丽对被访者的敌意 他们是否存讲真话 使模糊的记忆渐渐清晰 托词回避的被访者 不可以公开的言论 新闻发布会 你会怎么写我? 枯燥乏味的采访对象 “无准备的“战役”第15章 电子辅助采访? 通过收发电了邮件进行的采访 国际互联网对采访的帮助 收集新闻线索 从网上查阅资料第16章 广播电视采访 广播电视采访有哪些不同 广播电视采访的三种形式 广播电视采访的提问 第17章 特定新闻领域的采访 不同采访领域的采访方式 特定领域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 怎样开始某一领域的新闻采访 采访某一新的领域需要遵循的基本步骤 新闻的三个来源 事态不明情况下的提问 第18章 多重采访项目 多重采访项目的实质 多重采访项目的特殊要求第19章 人物采访 人物采访的分类 人物采访的用途 人物处理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如何进行人物采访 可用于人物采访的个提问 记住采访者第20章 采访的伦理道德问题 欺骗 背叛 歪曲 侵犯个人隐私 采访对象的“权利法案” 总结第21章 通向事实真相的十个步骤附录A 采访练习附录B 采访报告示例参考文献书中提到的采访索引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真的是我看过的新闻书里最好的教材了,好不枯燥,既有实用性又有可读性,在趣味中学到采访及沟通的方法。现在关于新闻的教材更多的都太过于理论化了,无论是新闻的哪个方面,包括实用技能,讲解起来都比较难懂,而这本书在看的过程中就有挖到宝的感觉,很想买上一本认真...

评分

这本书真的是我看过的新闻书里最好的教材了,好不枯燥,既有实用性又有可读性,在趣味中学到采访及沟通的方法。现在关于新闻的教材更多的都太过于理论化了,无论是新闻的哪个方面,包括实用技能,讲解起来都比较难懂,而这本书在看的过程中就有挖到宝的感觉,很想买上一本认真...

评分

按中医问诊路数,跟人交流不外乎望闻问切,通常只听只看似乎更有意思。然而采访却不能坐着干瞪眼,除了问对话抛砖引玉,记者还得让对方好好聊天把所需信息和盘托出。为稳妥起见,从业小白们都从照纲宣科做起,但对话太枯燥极有可能采不到想要的信息,还会失去再访的机会,所以...  

评分

按中医问诊路数,跟人交流不外乎望闻问切,通常只听只看似乎更有意思。然而采访却不能坐着干瞪眼,除了问对话抛砖引玉,记者还得让对方好好聊天把所需信息和盘托出。为稳妥起见,从业小白们都从照纲宣科做起,但对话太枯燥极有可能采不到想要的信息,还会失去再访的机会,所以...  

评分

按中医问诊路数,跟人交流不外乎望闻问切,通常只听只看似乎更有意思。然而采访却不能坐着干瞪眼,除了问对话抛砖引玉,记者还得让对方好好聊天把所需信息和盘托出。为稳妥起见,从业小白们都从照纲宣科做起,但对话太枯燥极有可能采不到想要的信息,还会失去再访的机会,所以...  

用户评价

评分

挑出“提问”与“倾听”的章节来读了。

评分

难以置信我居然毕业了还在看专业书,不过确实非常有启发性

评分

未来某一天会用得到的!

评分

一本大白话的实用手册!

评分

多听多问,还是要多跑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