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巴克斯顿本是音乐家出身,早在三十多年前便在他的艺术工作中应用计算机,这些早期经验,使他对科学技术的方方面面有了深刻的理解。后来他开始投身设计与研究,重点探讨人机交互以及科技的用户层面。 巴克斯顿曾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多伦多大学从事研究,开发数字乐器,并大胆采用种种新颖的界面,自此一举成名,业界无人不晓。不久,施乐帕克研究中心留意到他的创新设计,让他参与一些前瞻性研究,如协同工作、交互技术以及普式计算等。后来,巴克斯顿又相继在SGI公司和Alias I Wavefront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在此期间,他接触到了许多世界上一流的电影制片人和工业设计师。 目前,比尔·巴克斯顿在微软任职,成为研究的中坚为量。按照比尔·盖茨的介绍,巴克斯顿的主要工作有两方面:一是研究,二是致力将设计融叁公司文化核心。
用户体验草图设计:正确地设计,设计得正确(软精装版 全彩),ISBN:9787121155314,作者:(美)巴克斯顿 著,黄峰 等译
比起 168 的 价格 这本书一般般 还不足以成为经典, 前半部分还可以, 后半的实施部分有点乱,例子太多了 而且很多实验方法在国内根本实施不起来 设计部门根本没有这么高的权限 不知道为什么用全彩,其实可以价格便宜些的 借来看 还可以 , 一天就可以看完 自己买 即使 网上打过折...
评分做为跟艺术沾边的书籍, 必须又厚又重,上等纸张, 大量图片,多个详尽故事, 但是作者太在乎讲故事, 讲起故事来就刹不住车, 越来越多的故事累计起来, 直接盖过了书本身的目的, 还有这个神翻译, 给人感觉是拿翻译工具译过来的, 400页的书,最终得到东西太少, 评分都献给纸张
评分做为跟艺术沾边的书籍, 必须又厚又重,上等纸张, 大量图片,多个详尽故事, 但是作者太在乎讲故事, 讲起故事来就刹不住车, 越来越多的故事累计起来, 直接盖过了书本身的目的, 还有这个神翻译, 给人感觉是拿翻译工具译过来的, 400页的书,最终得到东西太少, 评分都献给纸张
评分比起 168 的 价格 这本书一般般 还不足以成为经典, 前半部分还可以, 后半的实施部分有点乱,例子太多了 而且很多实验方法在国内根本实施不起来 设计部门根本没有这么高的权限 不知道为什么用全彩,其实可以价格便宜些的 借来看 还可以 , 一天就可以看完 自己买 即使 网上打过折...
有些案例的实用性很强,很喜欢设计师的手稿展示部分。
评分既有理论又适合实践的方法论著作,定义明确清晰,研究论据翔实,案例新鲜独特(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还讲述了不少现在热门产品设计的历史或经过(3D打印、触摸屏、体感交互etc.),许多想法在早期被创新者提出来时用到的草图传达概念的方式,本身很有意思也很有启发。正如作者所说,以上关于设计学科的历史著作很少,是个难得的重要的参考。
评分既有理论又适合实践的方法论著作,定义明确清晰,研究论据翔实,案例新鲜独特(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还讲述了不少现在热门产品设计的历史或经过(3D打印、触摸屏、体感交互etc.),许多想法在早期被创新者提出来时用到的草图传达概念的方式,本身很有意思也很有启发。正如作者所说,以上关于设计学科的历史著作很少,是个难得的重要的参考。
评分有些案例的实用性很强,很喜欢设计师的手稿展示部分。
评分这本书实际上在讲“精益设计”。目前对敏捷的研究和应用,更多还是项目管理和技术层面,但随着敏捷的成熟和精益的流行,产品设计的瓶颈愈加凸显。很难想象一条供应链中,上游是靠骡马拉货,下游才是子弹头列车。产品经理交付出来的User Story是怎么来的,创意到落地如何进行?方法和形式是什么?这本书都有答案。我曾写过一个文章“在熟练使用2B铅笔前,请不要打开Axure”,说的是一个意思。不过,痛在很多设计师不理解,我认为直接出图的设计师,是自私的,不善于沟通的,关注形式而不是结果的不负责任的设计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