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园梦忆,ISBN:9787515303970,作者:梁实秋 著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中国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1915年就读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1926年回国后任大学教授、报刊主编等。1949年6月迁居台湾。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幽默机智。代表作有《雅舍小品》、《偏见集》、《秋室杂文》、《英国文学史》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
况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的宽线条铅笔画被业内外人士公认为最能表达出真正的老北京胡同感觉。多次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云峰画苑等地举办画展。作品《京都纪事》入选中国美协第十三届新人新作展;《城市变迁》组画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人人健身迎奥运》入选第五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拆迁之前》入选《纪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作品奖,同时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出版有《留住胡同——况晗宽线条铅笔画作品选》、《消失的胡同——铅笔画中的北京面貌》等书。
由《槐园梦忆》起,看了几篇丈夫书写妻子的文章,做个小议。 《槐园梦忆》可谓是梁实秋泪和着墨写的,与妻子程季淑五十年的相互扶持,细枝末节的过往都映在纸上。他们的关系是从一张红纸片开始,“程季淑,安徽绩溪人,年二十岁,一九O一年二月十七日寅时生”。 取妻如...
评分由《槐园梦忆》起,看了几篇丈夫书写妻子的文章,做个小议。 《槐园梦忆》可谓是梁实秋泪和着墨写的,与妻子程季淑五十年的相互扶持,细枝末节的过往都映在纸上。他们的关系是从一张红纸片开始,“程季淑,安徽绩溪人,年二十岁,一九O一年二月十七日寅时生”。 取妻如...
评分感情很真挚、文字很细腻的一本书,虽起于悼念逝者之痛,在追忆中涌于笔端的更多的是温馨与快乐的回忆。梁实秋夫妻二人,不仅仅只是相敬如宾,更多的是相濡以沫。无论生活还是精神上,都互相倚靠、扶持,心灵相契,情感互通。两人互为伴侣,应该都是幸福的。 和很多重量级的大部...
评分由《槐园梦忆》起,看了几篇丈夫书写妻子的文章,做个小议。 《槐园梦忆》可谓是梁实秋泪和着墨写的,与妻子程季淑五十年的相互扶持,细枝末节的过往都映在纸上。他们的关系是从一张红纸片开始,“程季淑,安徽绩溪人,年二十岁,一九O一年二月十七日寅时生”。 取妻如...
评分依我所见,中国丈夫对妻子的悼亡诗写得最好的两句是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悼亡词写得最好的当然是苏东坡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现代悼亡散文写得最好的应该就是梁实秋的槐园梦忆。 一、这是一对真正的中国文人和淑女之间的爱情。 梁实秋...
現實與過去的現實之間的差別一樣大……
评分喜欢文中的口吻,徐徐道来,像随手翻看别人一生的画片。
评分【在 @雨枫书馆 翻书405】其实是冲着况晗的封面和插图买的,当时真不知道梁实秋这篇文章这么有名,发现许多选集用它做书名。读完发现这内容比这插图还要好。梁实秋晚年与妻子程季淑客居美国。1974年,一起意外夺去程季淑的生命,悲伤不已的梁实秋遂写下这篇记录二人五十年恩爱岁月的《槐园梦忆》。五十年相偕相行、相濡以沫的点点滴滴织就了一幅夫妻聚散、阴阳阻隔的哀乐图,亦将五十年来的时代变迁娓娓道来,笔触细腻,感人至深,堪称是梁实秋怀人作品中的精品。况晗,他的宽线条铅笔画被业内外人士公认为最能表达出真正的老北京胡同感觉。我是通过读库知道他,又从读库买了他的胡同册页挂在家里。
评分看完 槐园梦忆 四星半吧 一直还是比较喜欢梁实秋的 这书出得也比较质朴 半分是为封皮上的 全本 二字和书里的个别错字扣的
评分梁实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