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斯,本名梁秉钧,诗人、作家及文学研究学者,现任香港岭南大学比较文学讲座教授。
20世纪70年代开始,也斯便参与编辑《中国学生周报》、《四季》、《文林》、《大拇指》等,在港台两地出版的小说、散文、诗集共达20多本,期间获奖无数,如《大拇指》诗奖、“艺盟”香港作家年奖及中文文学双年奖、《刘以鬯与香港现代主义》(合著)入围2011年第四届香港书奖、中文文学双年奖、艺术发展局年度艺术家奖等,最近获新一届中文文学双年奖。
著有《食事地域志》、《蔬菜的政治》;小说《后殖民食物与爱情》,于2009年被《亚洲周刊》选为十本好书之一。
也斯好吃,更好餐桌菜肴与人情交会的滋味,他会写留学时想念的一锅明炉白粥、令自己健康起来的新鲜蔬菜与贴心字条、有历史重量的柏林荨麻菜汤、代表和平舒畅生活的山区手信、还有仿如宗教行列的法国电影的盛宴……
也斯说:“我不会写别人的食谱。”因为最好的食谱都得由自己体验。但盛宴不能没有人客,因为这一席滋味得有人分享才有意思。
“生命中的种种重大的困扰和起伏,都是通过自己私隐的思考与写作,自己明白过来。更好的食谱与药方,我得自己体验,自己选择。”
香港也斯是诗人中的美食家,更是美食家中的诗人。这本书中色、香、味俱全,但更令我既感动又莞尔的是字里行间的人情味。——李欧梵
也斯的餐桌,不仅是五味纷陈,还是五湖四海的。《人间滋味》最好看正是那道人间风景,如此千回百转,在他笔下有愁肠有伤心有脾气有各种人情味道,必得细细咀嚼慢慢消化,过后淡淡回味。——陈宁
“这本书不错,真应该看看。” 多久没有这样的感受了?看到一本书,读至三分之一,便迫不及待地告诉身边人,“你一定要买来看看。”也斯的这本《人间滋味》,便是这样让我念兹在兹的一本。 写美食的人里,李渔风雅,梁实秋隽永,沈宏非辛辣,而也斯,在我看来,是一碗熬了又...
评分我不知道也斯是谁,拿到这本书是在离图书馆闭馆还有十分钟的时候,被这本书的封皮所吸引,简单而有质感。 但我读的时候,总觉得里面有些句子跟我平时的语言习惯不太一样,读起来不能入胜。 原来写书评还有长度限制的啊!
评分读也斯的《人间滋味》,会发现也斯尽管写的也是饮食之事,然而与别的“写食”作家不同,也斯下笔,很少着墨于食物本身的美味,也很少对饮食知识的卖弄及对美食的沉溺与无止境的追求。事实上,与其说也斯是在“写食”,不如说他是在“食”的上下左右周边打转。所以我读《...
评分读也斯的《人间滋味》,会发现也斯尽管写的也是饮食之事,然而与别的“写食”作家不同,也斯下笔,很少着墨于食物本身的美味,也很少对饮食知识的卖弄及对美食的沉溺与无止境的追求。事实上,与其说也斯是在“写食”,不如说他是在“食”的上下左右周边打转。所以我读《...
评分《明日风尚》2011年10月刊 撰文:曹疏影 “谁人在微明中举火/最能温暖你的肠胃” 也斯的粥诗这样写道。他的食物散文也若此,“细语商量”,温熙动人。食物不是也斯创作的重点,但一定是重要的部分,因为专门关于食物,他已出版过两本诗集,一本小说。这次又有散文集,既非食...
乏善可陈,空洞无物,喃喃自语式的垃圾文字,作者学唐鲁孙却画虎不成反类犬,真可谓一文不值。
评分读到序就很妥帖。“总有很多饭桌上的故事,还未有机会写出来。吃什么还未必是最重要的,反而是跟谁在一起,看了什么戏,谈了什么话,老叫人记怀。”“那么多可爱的人,是值得活下去的理由。”
评分也斯,梁秉钧先生,今年年初去世,没想到在他重病期才开始看他的书。人间滋味主要是一本美食随笔,却涉及文化,电影等话题,又是一个把话说得通透清新的文化人。喜欢最末一篇文章的那句话:"你得从众多声音中,从自己的体验中去找出自己的食物,自己的爱情。"
评分这种小资消遣类短文 本来就是多看无益 这本书里面的却是看一篇都嫌多
评分感叹号滥用者;有种想学木心但又忍不住话痨的感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