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華審美文化獨創的輝煌
         一、“世界唯一”的藝術/001
         二、三韆五百年的萬紫韆紅/005
         三、植根中華沃土,放歌民族心音/008
         上古篇(公元前16世紀—公元1世紀)
         第一章  書法的審美基因孕育在前漢字形態中/003
         一、原始圖畫——前漢字形態之一/003
         二、陶器刻符——前漢字形態之二/007
         三、遠古的傳說透露:造字是先民主體生命力的升華/010
         四、前漢字形態孕育的書法審美基因/012
         第二章  甲骨書法——以童年藝術的天真和稚樸錶達瞭對“神意”的虔誠/015
         一、靈藥“龍骨”原來是酣睡古墟的文明史冊/015
         二、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為傳達“天命”服務/017
         三、甲骨書法的審美特徵和成就/019
         第三章  青銅書法——用崇高美、誇飾美鑄成王命祖德、烈功煌業的頌禱,也鑄成瞭藝術的不朽/026
         一、古代禮樂製度的象徵物——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是青銅書法的載體/026
         二、從詭異勁健到凝重茂密——殷商、西周青銅書法審美之路/030
         三、多元化、精細化、文飾化——東周青銅書法中興氣象/035
         四、殷周青銅書法不時以其本真麵目直接參與後世書法的演變和發展/039
         第四章  統一、平衡、秩序、峻刻——秦篆刻石藝術地烙印瞭集權大帝國的意誌和“韆古一帝”的“萬世”之夢/043
         一、代青銅而興,玉石書法從先秦動亂中走進曆史/043
         二、揚威海內,樹石高山,“萬世”之夢隻留下瞭審美的記憶/047
         三、簡牘帛書的“隸變”,報道瞭書法審美自覺的破曉/052
         四、雲夢書簡展現瞭秦代古隸藝術迷人的風采/055
         中古篇(公元2世紀—公元13世紀)
         第五章  審美覺醒的第一陣春潮——從簡帛到隸碑,好一派巨麗壯采、古樸雄茂、闊大敦厚的皇漢氣派/061
         一、“萬紫韆紅安排定,隻待春雷第一聲”——成熟的曆史條件,呼喚自覺時代的到來/061
         二、浩瀚如雲的兩漢簡帛書,轟響瞭審美覺醒的第一聲春雷/067
         三、如日齣前的霞光,摩崖石刻橫空齣世,崔、杜草法方興未艾,東漢前期書法朝氣蓬勃/076
         四、公元2世紀,中國審美史上的盛大節日:書法獨立/078
         五、“氣厚”的東漢後期八分碑刻,建構瞭“有意為書”的第一群高峰/085
         六、四派輝映,江河交流,成就瞭東漢碑刻的大美/089
         第六章  魏晉建今體書藝大統,南帖逸秀,北碑雄遒,二王神韻傳韆鞦/094
         一、藝術之鳳從血火中騰空飛起/094
         二、短暫時代,轉摺關頭,三國書法繼漢開晉,真、行、草匯成主流/100
         三、晉代書法,最工最盛最美,與唐詩、宋詞、元麯、漢文章並耀青史/106
         四、王羲之、王獻之是“書中孔孟”/114
         五、宗主二王,流美婉麗,南朝書壇一派江南秀色/129
         六、南朝也有碑,剛柔相濟,雖少尤精,不讓北國獨稱雄/132
         七、承傳漢魏,雄強峻悍,北國萬石如林海,匯書藝壯觀/136
         第七章  大唐書壇——開放、浪漫、鼎盛。楷法立百代典範,狂草抒萬丈豪情/147
         一、唐代書人幸運地遇上瞭開明的時代、開放的社會/147
         二、尊王崇晉,名傢輩齣,初唐書壇一片繁榮景象/151
         三、旭、素、顔、柳“群賢畢至”,開闢齣大唐書藝全新的天地/161
         四、楊凝式一峰獨秀,支撐末世殘局/179
         第八章  從山重水復到柳暗花明,宋代書人走齣晉唐巨影,尚意派獨領百年風騷/183
         一、晉唐巨影籠罩下,宋初書人裹足徘徊/183
         二、蘇、黃、米破法尚意,書法史再度輝煌/190
         三、一百五十年抱殘守缺,南宋書壇明星寥落,遼金寫傢步武唐宋/201
         近古篇(公元14世紀—公元19世紀)
         第九章  標榜復古,崇晉尚唐,柔美趙體風靡元代書壇/209
         一、效法李世民,彎弓射雕手,揮筆舞龍蛇/209
         二、挾江南煙雨,集古之大成,勝國皇裔趙孟宗主新朝書事/210
         三、古文明化解隔膜,少數民族書法名傢輩齣/215
         第十章  方駕唐宋,明代書事繁盛;由趙入晉,帖學之路越走越窄;待到晚明更著花,隻是近黃昏/221
         一、帖學大行,明初書法難齣元人窠臼/221
         二、吳中纔子百年稱雄,“一時天下法書皆歸吳”/224
         三、夕陽獨好,大器晚成,董其昌奪子昂之席,叛逆派橫掃媚俗/228
         四、主流書論更趨保守,創新意識難成體係/238
         第十一章  三百年清人絕唱:一場碑學帖學大論戰,一次三韆年書史迴顧展/242
         一、風雲際會前朝事,重新登場唱不休/242
         二、豈容董、趙成一統,揚州八怪爭自由/244
         三、碑學中興——晉唐帖學的受挫和古老輝煌的返照/254
         四、何紹基兼學南北,自創新體;劉熙載主碑帖兼優論,得書藝妙理/264
         贅語:傳統要繼承,天性不可違。走求異存同之路,給審美天性以自由/267
         跋/王春南/269
         修訂後記/湯大民/271
         附圖
         中國書法經典十三刻(簡)/275
         一、殷墟甲骨文/275
         二、大盂鼎銘/276
         三、散氏盤銘/277
         四、石鼓文/278
         五、泰山刻石/279
         六、西漢簡書/280
         七、石門頌/281
         八、禮器碑/282
         九、張遷碑/283
         十、爨寶子碑/284
         十一、石門銘/285
         十二、瘞鶴銘/286
         十三、張猛龍碑/287
         中國書法經典十三傢/288
         一、鍾繇/288
         二、王羲之/289
         三、王獻之/291
         四、鄭道昭/292
         五、安道壹/293
         六、張旭/294
         七、顔真卿/295
         八、懷素/296
         九、柳公權/297
         十、蘇軾/298
         十一、黃庭堅/299
         十二、米芾/300
         十三、趙孟/301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