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介绍名碑《集王圣教序》(立于673年1月1日,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的著作,也是意大利汉学家毕罗专门研究《集王圣教序》的最终总结。《集王圣教序》巧妙地融入了中国历史上三位影响力甚大的人物——玄奘、唐太宗李世民和书圣王羲之的事迹。太宗、高宗王朝的中国已经非常繁荣,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首都长安是充满着国际气息的大都市,同时汉人文士也具有开放包容的性格,书法作为汉人文化独有的艺术,理所当然也会受到当时的文化氛围的薰染。本书一方面以严谨的文献基础与合乎逻辑的推理,论述了《集王圣教序》的立碑动因和历史环境,另一方面对此碑的制作和书法特征做了逐字地探讨。
畢羅(Pietro De Laurentis),意大利漢學家,獨立學者。1977年生於意大利,2007年獲得拿波里東方大學漢學博士學位。曾在拿波里東方大學擔任研究員,執教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和中國文學史等課程。畢羅熱愛書法研究和實踐,從1998年首次來華留學以來,與中國學術界保持密切聯系,並且頻繁在全國進行實地考察和專題演講。
意大利汉学家毕罗(Pietro De Laurentis)的生活方式,从各个角度来看,都会让大多数中国人感到亲切。他的中文口语极为准确、流畅,让人几乎分辨不出他是外国人,此外,他已经用中文发表了若干篇论文,并且出版了一部专著。他热爱书法,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来中国留学时就已拜...
评分——谈《尊右军以翼圣教》 《尊右军以翼圣教》是7月到目前为止带给我最大惊喜的一本书。作者毕罗( Pietro De Laurentis)是一位意大利青年汉学家,这本书是他用中文写作而成的。 我的阅读感受,简单来说就如同坐上了云霄飞车。随着章节迭加,全新的有趣的知识源源不断地输入大...
评分书很薄,若不过分追究,两个钟头可以很充裕地读完。由此也略微有些失望,原本以为是一项更加丰富的研究,比如传播、接受与观念之类,但也许是由于已经有相关的研究发表,这本书并没有处理这些问题。整体的写作有几个亮点,一是作出了《集王圣教序》为“佛教艺术”的判断,并提...
评分意大利青年汉学家毕罗(Pietro De Laurentis)先生的中文书学专著《尊右军以翼圣教》,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王羲之研究的最新成果,学术个性独特,值得关注。 今年5月,在“王羲之与二王学的构建”的“绍兴论坛”上,毕罗作了《从唐代集字碑看王羲之书法作品的存亡》的...
评分——谈《尊右军以翼圣教》 《尊右军以翼圣教》是7月到目前为止带给我最大惊喜的一本书。作者毕罗( Pietro De Laurentis)是一位意大利青年汉学家,这本书是他用中文写作而成的。 我的阅读感受,简单来说就如同坐上了云霄飞车。随着章节迭加,全新的有趣的知识源源不断地输入大...
分析集字制作过程,尤其是怀仁为了增强集字的“书写”效果而精心选择王羲之字迹,乃至进行字形微调的部分最有意思。前面关于佛教的内容我也不太懂,就是涨姿势了。
评分用书法维护佛法。
评分一个外国人,以独(min)立(jian)学(ke)者(xue)□(jia)的身份研究一个文本,而且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虽然运用了西方那套理论,但说服力还是很强的,没有参考荣新江的相关研究很遗憾(可能是没发表就没看到),以至于涉及贺兰敏之的问题上出现了一些错误,涉及政治问题分析也失之简单,但从书法史研究来说,确实呈现了完全不一样的方法和思考,最精彩的是第四章。最后说一句,要是他是中国人,这个以一个文本为研究对象肯定不能发表或者出书,还是洋和尚的经念得好啊!
评分窥见王羲之书法面貌较为可靠的作品是著名的《集王圣教序》,集佛教信仰皇家支持书法魅力于一身,弘福寺僧人怀仁在660-670年间受长安京城僧侣的委托而设计出的百代行书范本的巨大碑石,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一共1903字,单字755个;怀仁有权利直接进御府库房查阅原件,他布局和调整出连贯生动的境界,这样的条件后来者不具备,安史之乱后原件大幅减少;重复使用的字形很多由怀仁微妙调整过,他只挑选符合他设想的书风标准的字,符合初唐审美的王羲之行书的理想风貌;本来是护法弘法而立的纪念碑,用最好的字来书写,但王羲之是300年前的书法宗师本身近道,让他书写圣教序、述圣记和心经只能集字;玄奘归来让唐太宗信佛成功,太子李治本身近道但父皇指令不能违背,王羲之书法成为加强佛教汉化的桥梁;本书分历史考证和书法分析两大部分;
评分2020313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