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法國《解放報》專欄匯成的十篇夏季隨感,有霧、風、海、孩子,又有波蘭格但斯剋工人罷工、莫斯科奧運會,主題多樣。
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1996),法國小說傢、劇作傢、電影導演,本名瑪格麗特·多納迪厄,齣生於印度支那,十八歲後迴法國定居。她以電影《廣島之戀》(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贏得國際聲譽,以小說《情人》(1984年)獲得當年龔古爾文學奬。
闷热的夏天,头脑热得发昏。于是选择一本看上去同样闷热的书来读。 玛.杜的文字就是那样的,拆封前就已经有所觉悟。依旧是被搞的云里雾里,死去活来,最后依旧死心塌地的爱她。 书的来历是这样的,1980年初《解放报》编辑向玛.杜邀稿,每天为《解放报》写一篇专栏,不谈及政...
評分闷热的夏天,头脑热得发昏。于是选择一本看上去同样闷热的书来读。 玛.杜的文字就是那样的,拆封前就已经有所觉悟。依旧是被搞的云里雾里,死去活来,最后依旧死心塌地的爱她。 书的来历是这样的,1980年初《解放报》编辑向玛.杜邀稿,每天为《解放报》写一篇专栏,不谈及政...
評分闷热的夏天,头脑热得发昏。于是选择一本看上去同样闷热的书来读。 玛.杜的文字就是那样的,拆封前就已经有所觉悟。依旧是被搞的云里雾里,死去活来,最后依旧死心塌地的爱她。 书的来历是这样的,1980年初《解放报》编辑向玛.杜邀稿,每天为《解放报》写一篇专栏,不谈及政...
評分闷热的夏天,头脑热得发昏。于是选择一本看上去同样闷热的书来读。 玛.杜的文字就是那样的,拆封前就已经有所觉悟。依旧是被搞的云里雾里,死去活来,最后依旧死心塌地的爱她。 书的来历是这样的,1980年初《解放报》编辑向玛.杜邀稿,每天为《解放报》写一篇专栏,不谈及政...
評分闷热的夏天,头脑热得发昏。于是选择一本看上去同样闷热的书来读。 玛.杜的文字就是那样的,拆封前就已经有所觉悟。依旧是被搞的云里雾里,死去活来,最后依旧死心塌地的爱她。 书的来历是这样的,1980年初《解放报》编辑向玛.杜邀稿,每天为《解放报》写一篇专栏,不谈及政...
找到一個和我一樣不分段的
评分一個夏天的政治記憶
评分“在人去樓空的情況下,文字便湧瞭進來,但它代替不瞭曾經有過或估計有過的生活,而是記錄這生活所留下的沙漠。”
评分那年夏天,陽光強烈,有一間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她坐在麵朝大海的窗前書寫,看潮起潮落,雲聚雲散,沙灘上傳來年輕姑娘和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濕潤的海風輕輕吹起書頁,時間從字裏行間溜走,其實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评分為什麼要談政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