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在本世纪,即2001年《经济观察报》“全球视角”专栏文章的结集。三年后的今天顺着这位观察家的目光重新打量这个世界,我们不仅要问“2001年,我们记住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对这个走过了漫长历史,并且还要继续历经沧桑的世界保持新奇。
整本书就像一块海绵,到处是洞,又小又多。你永远不知道这个洞口通向那里。思想就想水一样含在里面,总之是有点混乱。
评分写作这篇书评的时候,正是“9.11”事件发生的第七个纪念日,而媒体似乎已经不再提及,版面纷纷被房地产、股票所占据。当然,世贸大厦冒着浓烟坍塌的瞬间依然存留于我的记忆之中,那个时候,我是一名才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对一切都很好奇,却没有政治的敏感,更不会联想到美国...
评分写作这篇书评的时候,正是“9.11”事件发生的第七个纪念日,而媒体似乎已经不再提及,版面纷纷被房地产、股票所占据。当然,世贸大厦冒着浓烟坍塌的瞬间依然存留于我的记忆之中,那个时候,我是一名才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对一切都很好奇,却没有政治的敏感,更不会联想到美国...
评分写作这篇书评的时候,正是“9.11”事件发生的第七个纪念日,而媒体似乎已经不再提及,版面纷纷被房地产、股票所占据。当然,世贸大厦冒着浓烟坍塌的瞬间依然存留于我的记忆之中,那个时候,我是一名才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对一切都很好奇,却没有政治的敏感,更不会联想到美国...
评分写作这篇书评的时候,正是“9.11”事件发生的第七个纪念日,而媒体似乎已经不再提及,版面纷纷被房地产、股票所占据。当然,世贸大厦冒着浓烟坍塌的瞬间依然存留于我的记忆之中,那个时候,我是一名才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对一切都很好奇,却没有政治的敏感,更不会联想到美国...
还是在高中时读《经济观察报》发现这个名字的,当时很着迷他那种曲折徘徊的欧式句式、慷慨激昂的文风,何况作者是位青年才俊。而今再读,已无当年那份心潮澎湃了。
评分因为这本书而认识某人
评分毕竟是少年文章,明快光亮,大刀阔斧,可就是不耐读。
评分哎呀,这个是在图书馆匆匆走过时被书的背面吸引而停下继而借出来的,缘分啊。。
评分琐碎的观点 用来激发自己的想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