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逝的天堂

远逝的天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康拉德.科塔克
出品人:
页数:261
译者:张经纬
出版时间:2012-3
价格:3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201893
丛书系列:培文书系·社会科学译丛
图书标签:
  • 人类学
  • 全球化
  • 民族志
  • 社会学
  • 社区研究
  • 巴西
  • 科塔克
  • 发展人类学
  • 奇幻
  • 冒险
  • 史诗
  • 魔法
  • 命运
  • 英雄
  • 成长
  • 战争
  • 权力
  • 牺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来自对阿伦贝皮 (巴西巴伊亚州)的数次考察:1962年,1964年,1965年,1973年,1980年,从1982年到1987年每年,1990年代早期,以及2003年和2004年。本书的结构基于20世纪60年代村庄和当代社区的比较。第三章到第五章介绍了从1965年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阿伦贝皮在受外界文化影响之前的基本信息。改变的主要动力是渔业、旅游业、嬉皮士文化入侵、工业污染,以及通过与州府萨尔瓦多之间道路修筑实现的都市化。

在我离开阿伦贝皮八年之后重返该地(见第六章),也就是从1973年开始,上述这些趋势以及经济发展都大大改变了当地生活。我在1973年的田野工作描绘了阿伦贝皮的变迁景象。接下去的第六章描述了1973年的阿伦贝皮,这一章提供了一个过渡,将第四部分(第七章到第十五章)联系起来,在这部分描述了当代社区的巨大转变。阿伦贝皮的改变甚至可以与萨尔瓦多——巴西第三大城市,拥有超过三百万人口——相比较,她正是通过这种变化进入了现代世界体系。本书讲述的就是变迁的故事——阿伦贝皮的全球化。

作者简介

康拉德•菲利普•科塔克(196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本科学位;196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系密歇根大学人类学系教授、系主任,1968年任教于该校。1991年因其多年来的教学工作受大学及密歇根州政府表彰。1992年荣获密歇根大学文学、科学与艺术学院杰出教学奖。1999年美国人类学会(AAA)授予科塔克教授AAA/梅菲尔德奖,以表彰其在人类学研究生教学方面的卓越贡献。

科塔克教授曾在巴西(自1962年)、马达加斯加(自1966年)和美国进行民族志田野调查。他主要研究地方文化与更大体系的整合——与抗拒整合——过程。这一方向将他早期对非洲和马达加斯生态与国家形成方面的研究,与新近关于全球化变迁、国家与跨国文化及大众媒体的研究联系在一起。

目录信息

前言
致谢
主要人物
第一部分 变迁的故事
第一章 前世:六十年代
第二章 今生:通往1980年的道路
第二部分 桃花源
第三章 平等结构
第四章 渔民精神
第五章 更大的池塘
第三部分 悸动桃花源
第六章 褐色的阿伦贝皮
第四部分 现实
第七章 梦想之地的又一轮新日
第八章 不在捕鱼,就在巴西钛业上班
第九章 政府的网络
第十章 社会差异与社会分化的原因
第十一章 外来者的社区
第十二章 整个世界向阿伦贝皮开放
第十三章 下一代
第十四章 2004年的阿伦贝皮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和全球化的比较
附录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结构性变迁,如本文中的社会经济平等的下层渔业社会变迁到以机械动力为生产驱动力的社会(又称工业化社会),必然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分层,经济分层的结果是,社会结构也就逐渐分层。 在结构化变迁的过程中,个人经济的成功,除了运气外,离不开本人的勤奋,远见和创新。 中...  

评分

昨天晚上上完课后跑到图书馆,看完了在大学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用了四天时间的样子。书名为《远逝的天堂》,内容主要是作为人类学家的康拉德科塔克在长期观察中记录下的关于一个巴西小社区阿伦贝皮在全球化过程中,在经济上,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上,文化上的体现,并记录自己...  

评分

前几天在帝都工作坊听北大去耶路撒冷做田野的同学汇报前期进展,其中有一段是讲他在耶路撒冷找房子有多么辛苦。身为一个男性,本来就很难住到家中有女性的房子里,更何况老板连房钱都没给够他,每个月生活费只补贴区区250美元,可单单房租就要500刀,按照理性经济人的逻辑来看...  

评分

这是一本关于巴西社区结构性变迁过程的历时性民族志,历时四十年的田野追踪调查使得作者见证了一个平均主义、简单分级的社区向社会阶级化社区的转变,见证了一个封闭村落开放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一部分的过程。 本书将阿伦贝皮的变迁过程分四个阶段来叙述:1960年代的桃花源时期...  

评分

长久以来,书写民族志的人类学家之间形成了某种不成文的规矩:和旅游局对着干。 既然旅行的核心诱惑在于“差异”,那么宣传机器的首要任务就是,制造差异和惊奇的公共符号,以迎合这种极具消费能力的诉求。 现代个体感知到的“自我”,是灵魂脱壳的。它比此前任何时代都渴望脱...

用户评价

评分

张老师赠书啊surreal//作者对阿伦贝皮这个地方真是充满了热爱~小渔村几十年间的变化和现在的中国有些相似,面对全球化带来的社会变迁“适应变迁的个体”有意思啊。 最后托梅的故事让我没来由地想起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某个人物;说嬉皮的那段还提到贾格尔和詹妮斯乔普林的八卦= =

评分

#中规中矩

评分

写得真好

评分

关于变迁的民族志,或许因为是教材,所以叙述中有方法相关的自我讨论(第一版部分)|纵向多主题与变迁的张力,横向的深入相对的浅(所以也是教材的缘故?或者本身社区不太复杂?)

评分

还是没用上我爱的“悸动桃花源”啊555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