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屋中的呐喊

铁屋中的呐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作者:余杰
出品人:
页数:448
译者:
出版时间:1998-09-01
价格:22.8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1003751
丛书系列:“草原部落”黑马文丛
图书标签:
  • 余杰
  • 杂文
  • 铁屋中的呐喊
  • 思想
  • 随笔
  • 中国文学
  • 中国
  • 文学
  • 铁屋中的呐喊
  • 觉醒
  • 批判
  • 思想
  • 文学
  • 现代性
  • 孤独
  • 反抗
  • 人性
  • 社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余杰,1973年10月3日生于成都平原一个小镇。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虽身居校园,却时刻关注时代和人生。这里所说的“抽屉文学”,主要是指他在大学时代所写的一系列散文,包括随笔,笔记,杂文,论文等,收入他自己油印的四本集子《行者手记》《明天》、《远方》、《思人》。文中“所思所想 ,所呼所喊 ,无不字字锋芒,不留余地” 于是,一方面他的行文中充满了赤诚率直的青春朝气,而另一方面,又往往表现出思路见解的离经叛道和偏激浅稚,所以大多难以发表,只能抽屉深深锁文章,故而得来“抽屉文学”之名。后来由于一次机遇,才由贺雄飞先生在“草原部落・黑马文丛”中编选出版,分为《火与冰》与《铁屋中的呐喊》两本结集。

作者简介

余杰,1973年10月,生于四川成都平原一个美丽的小镇。十三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中学时代发表各类作品十余万字,并多次获奖。思想早熟,承接八十年代思想解放运动之余绪,崇尚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2000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在北大求学期间,创作近两百万字的文化评论和思想随笔。1998年,部分作品结集为《火与冰》出版。在北大百年校庆的大背景下,该书对北大现状及中国社会、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尖锐批判和深切反思,立即在读者和学界引起巨大反响,并被视为九十年代以来知识分子批语立场和独立精神回归的标志之一。该书迅速风行大学校园,印行近百万册。近年来,主要致力于文化批语、时致批评的写作,同时尝试小说、游记、报告文学等跨文体写作,并继续近现代文学史和思想史方面的学术研究。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作品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处女作《火与冰》被席殊读书俱乐部评为1998年“十大好书”(文学类)之一;社会评论《为自由而战》获《亚洲周刊》(英文版)“2000年度最佳评论奖”;2002年获纽约万人杰基金会之“万人杰文化新闻获”;2003年入选美国“国际访问者计划”;2004年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访问学者,法国文化部访问学者。现为独立写作者,独立中文作家笔会会员、理事。

目录信息

第一辑 口吃的人
那塔,那湖
毕业生
欲望号街车
等你敲门
朋友们
激越之爱
绝望之爱
最后的神话
残缺之美
天路历程
从容
朴素
专一
父亲的自行车
寻回心灵深处的感动
故乡的盐
湖光篙影里
花开之际
叶知秋
爱的金苹果
风筝――献给我的初恋
赤足之美
口吃的人
中关村的故事

第二辑 冷言冷语
“透明”的阿舟
嘴踢足球
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底层体验与体验底层
王实味:前文革时代的祭品
反叛之后
丑陋的牡丹花,丑陋的日本人
人文与文人
谁是白痴
知识分子:终结或再生
给理想一把梯子
无花果时代
缺席的主格
“铁哥们”蒙博托?
鲁迅的偏激
那见不得人的去处
知、行、游
王府花园里的郭沫若
驳季羡林先生论中西文论

第三辑 笑傲文坛

第四辑 历史迷宫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是在大一的时候读到这本书的,之前已经读了他的《受伤的芦苇》感觉很不错,从此就喜欢上他的行文风格和尖锐思想。余的语言和反思精神真的很值得年轻人学习。年轻的时候读他的书,总有一股冲动,要做点什么似的。难怪大陆要禁他的书。建议大家去看他的文章,保证值得一读 !  

评分

人浮躁了,没有耐心再看下去。把它带回来,放在书架上。 别好书签,就是这样了。 也许有一天,再继续看吧。  

评分

沒《火與冰》好,從題目就看出了力道不夠,這個喜歡古龍的小孩,還是有點走偏,不過在2000年的時候還是吸引了當時的我,畢竟比起板起面孔的老學究們,他至少還讓人看到點誠意,先不論思想。總覺得思想這東西,很害人,一掛在頭上,胸里就必須得裝幾車論據,才能做到底氣不足,...  

评分

注:应学校和我们社团合办的读书征文活动所写。 又:我看到一些人评价余杰时总说他的文章浅薄,但我从这些对余杰的批评只看出了他们自己的自作清高。所谓的余杰的浅薄是青春的浅薄,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余杰的热血和铁骨却是这个时代所紧缺的;余杰所说的那些“常识”也是这个...  

评分

抬头望见的是如缝的天空,脚下踏着的是又冷又硬的柏油路,住的是钢筋水泥樊笼,每天步履匆匆,像机器人一般工作休息,又像动物一般纵欲寻乐。这就是现代人肉体所处的环境。黄沙漫漫,尘土飞扬,大地因饥渴而龟裂的干土,就像人类少了滋润而泛白的嘴唇。那片贫瘠的土地就是...  

用户评价

评分

叫嚣的浅薄

评分

世道浇漓 人心不古 书中体现了余杰对当下社会的忧思和对道德人文让位与物质的无奈 文笔优美 典型的中文系教育痕迹

评分

还在上高中的时候读的,很震撼

评分

这本算是当时写的最好的了!还是很喜欢《为自由而战》!

评分

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