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钢,上海大学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学者。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前《南方周末》常务副主编。著有《唐山大地震》、《海葬》。记录影片《幼童》总策划。
胡劲草,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编导。美国哈佛大学尼曼访问学者。电视作品《海选》曾获蒙地卡罗国际电视节女神银奖。记录影片《幼童》总编导。
他们是大文豪马克・吐温的朋友。他们曾受到美国总统格兰特的接见。他们曾目睹一个神话般的时代;看见贝尔发明电话机,看见留声机在爱迪生的手中出现。他们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他们曾亲身经历近代中国的风云激荡;他们中,有清华大学最早的校长;他们中,有人成为中国电报业、矿业的开山鼻祖;他们中,出现了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他们中,出现了民国第一任总理。他们的命运,离奇而曲折;他们的故事,美丽而忧伤。他们有一个永远的名字:“留美幼童”。
偶然的一次机会,在电视里看到纪录片《幼童》,讲述晚清留美幼童的故事。在网上搜索一番,共5集。 中国人对这段历史并不陌生,中学历史教科书里讲述“洋务运动”的章节就对晚清派遣留学生赴美一事有简短描写。但是经常挂在嘴边说的事,我们未必就真的熟悉它。 纪录片的好处在于...
评分 评分LONG,LONG,AGO ——读《大清留美幼童记》 LONG,LONG,AGO……这首美国民歌《多年以后》,是如此令人回顾。 一百年前,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官费留学生,留洋美国,史称“留美幼童”。 然而,这一创举当年的推手却为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的...
评分在一个寒假回家的火车上,读完了。 像个纪录片。 读完还是挺震撼的。 平均年龄只有12岁,远涉西洋,历经十年。虽最终未能彻底完成学业,但却为未来中国的科技、教育、铁路、矿产等各个领域造就了鼻祖级的人物。他们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校长唐...
初三时候读的,推荐给所有正在/已经出国的留学生.100多年前清政府派到常青藤念书的这批留学生是我们真正的榜样.反思一下我们的出国能给国家带来些什么?
评分我看的是电子版。里面有很多“zhuangzhi”这样的拼音。100多年了,中国的改变还是这么缓慢。只是像李鸿章这样为官难的人越来越少了。
评分#读过这本书一年多之后才发现作者的原来是当代新闻史上闻名的大侠……
评分But by long absence your truth has been tried Still to your accent I listen with pride
评分2009年的最后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