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难得一见的“教后感”结集,它记录了来自城市、更来自农村的“90后”一代大学生彷徨、躁动又不失纯真的日常生活和思考。其中不仅收录了2006至2010这五年间,王小妮在海南大学人文学院开设影视写作课程期间的教学笔记,还摘选了部分学生作业和邮件。作为一位诗人,王小妮有更为敏锐的心思,去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经验,也耐心观察着年轻学生们的精神和思考状态。她深深地理解学生们的焦虑:“面对现实,批评今天的大学生太急功近利是最无力和最不人性的。如果他们不焦急,不知道养活自己和改变父母的生活,反而有问题。”她反对学生们使用僵化的“好词好句”,让他们用自己的方言去朗读诗歌、表演小品,唤醒最亲切鲜活也最原初的感觉。她尤其关注那些出身底层和农村的学生,提醒他们自己的经历就是一个宝库,不必急于洗去自己身上的“土气”。王小妮的文字,让我们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重新想起“理想主义”这个几乎被遗忘、又被误读无数的词汇。
王小妮,1955年生于长春市,曾随父母到农村插队和作为知青插队前后7年。1978年春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后做电影厂编辑。1985年迁居深圳。2005年起在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任教。曾出版过多部诗集、随笔集和小说。近年作品有:《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诗集)、《世界何以辽阔》(诗文集)、《安放》(随笔)、《一直向北》(随笔)、《倾听与诉说》(随笔)等。
作者:邓郁 发表于《南方人物周刊》 7月的某个凌晨。两点半,纪录片导演邓伯超正抽着烟,在北京通州刚搬的家里敲着键盘。楼上住户下水道的管子并没有封进水泥,赤裸裸地悬在头顶,他能清楚听见“他们拉出的屎,在管道里砸出的闷响,是一种不能扩散的回音,着实震颤了室内的...
评分真正的教育在哪里?《上课记》 中国的教师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教师团体,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学校和学生,但是中国的教育呢?陈丹青说,中国有教育吗?中国只有考试。虽然并不全面但是很深刻,中国的中学教育几乎被考试所占领,在里面看不到什么教育了。那么小学有教育吗?...
评分关于教师的一些心里话 ——读王小妮《上课记》 这是一本很容易读的书,咪蒙说它是一本流水账,确实是。只是现实中专心教学的人很多,有心记录的人却极少。 这本普通的《上课记》,即使放在桌上,也不会有人留意甚至拿起来翻一翻。它太普通了,当下的教师或许不屑一读。 王小妮...
评分《上课记》类似记实文学的风格,小妮老师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待现今校园发生的一切,对于学生的困惑、迷惘,不盲目指导、评价。这首先就是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我们谁又敢说,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就绝对是正确的,做为大学生必须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写下这样的题目,是全盘照抄了王小妮的文字,问题在于,即便是抄袭,也可能仍旧违背了王小妮的本意。她原本要表达的是,她在几年高校教学的生涯中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那些为了学生所做的努力,即使在别人眼中都是徒劳,她也不愿束手待毙,哪怕是飞蛾扑火。否则,人文还叫什么...
温情.
评分我看老师多傻逼,料定老师看我亦如是。
评分王小妮是个好老师啊
评分白描笔法很棒,寥寥几百字,实在能把这种玩儿命才考上二三本大学的孩子心理写的淋漓尽致。读着能理解,但是不认同。我觉得作者了不起,她比这些孩子高很多,但是笔下的字表达出的除了爱就是同情叹息,很是宽容了不起啊。
评分总之,再细腻的感受,于改变,还是无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