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春,台湾著名作家。台湾辅大中国文学硕士。现任台湾辅大中文系教授、News98电台主持人。曾获联合报小说奖、时报文学奖、吴三连文学奖等。著有《鸡翎图》、《公寓导游》、《没人写信给上校》、《撒谎的信徒》、《文学不安》、《少年大头春的生活周记》、《我妹妹》、《野孩子》、《小说稗类》、《本事》、《寻人启事》等。
80年代末90年代初,二十出头的张大春凭着旧学根柢与对都会新气息的敏锐,以《将军碑》、《公寓导游》、《四喜忧国》等短篇小说令人惊艳地开启了台湾现代小说在形式上完足并真正专业的黄金时期。随后,评家、读者们跟着张大春走过令成人少年都捧读传诵的大头春风光、一路到他紧追新闻、以文字颠覆政治的新闻写作系列、为武侠开创新局的五十七万字巨作《城邦暴力团》,至到这本令学界瞩目的创作者文论《小说稗类》,张大春坚持专业写作的姿态,对台湾文坛起着现今仍难以估量的影响力。
此书曾于2004年出版,引起小说界和学界的瞩目,更是受到广大小说爱好者的追捧。此次为修订版,作者亲自写了一篇精彩纷呈的长序《志怪应逢天雨粟》。
喜欢读小说、写小说的人应该能体贴胡适把明、清之际的许多小说家“拉拔”到和古文家等高甚至更高一等的地位上去。虽然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只写到中唐的元、白诗便戛然而止,压根儿没从小说上说明白:中国文学是如何“永永脱离了盲目的自然演化的老路,走上了有意创作的新路”的。然而,在《白话文学史》书成近70年后,胡适的意见乃至于诸多考证研究与观念的发明,不该只被看成是“奖掖小说”、“揄扬当代”而已。他所触及的课题倘若不被进一步发现、开展,喜欢读小说、写小说的人恐怕也“永永”不会明白:从施耐庵到吴跌人是如何……
在《小说稗类》中,由庄子始,张大春炫技似地学舌马奎兹、戏仿司马中原……极尽耍痞嘲弄之能事。难得他如此杂学百家、博古通今,更难得有如此清晰的架构,梳理出独特的小说观。
一般认为,小说讲假话,是虚构,历史讲真话,是现实。其实小说书是假中有真,历史书是真中有假。小说往往是用假话讲真事,标榜纪实的历史反而是用虚构掩盖实际。 ——金克木《孔乙己外传》 稗子,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稗子和稻子外形极为相似。如果将小说看做是稗子的话,那...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曾想起过无数个书评的开头,无数个。看到“两只小雨蛙,干卿底事”这一章的时候,我想到了不得不写的开头。 任何一种文学批评都不可能逃避批评者的主体参与(当然,根据马克思他老人家的观点,无论人有什么事情什么观点,都是如此),同时,任何...
评分▲要让读者同意你的想法其实是有一些技巧的,比如用贬义、嘲讽的语气去谈论一个你看不惯的东西——尤其是夸张和嘲讽,很容易让读者堕入你的叙述圈套,在阅读的快感中忘记你的叙述前提,懵懂之中成为你的价值判断下的奴隶。 ▲张大春显然不断在维护“作者”在小说创作、接受过...
评分张大春是小说的逆子,起码从这本《小说稗类》来看。这家伙怀疑一切,怀疑小说的起源、寓意、真实与虚构,甚至小说批评自身……这个贬低《1984》、讽刺托尔斯泰、断言“我们的小说不过是中国字跟着西方小说亦步亦趋”的家伙,实在太大逆不道了!可是大逆不道正是小说的正义。一...
评分现在我手中的这本《小说稗类》依然是白色封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这次是重读,觉得略有遗憾,原因简言之:没有更多收获。 这是一本“止于惊奇”的小说观杂谈。 张大春是无意在书中建立一套小说理论的,因为他并不“焦虑地渴盼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小说体系...
可以说受益匪浅了。其中几个特别好玩儿,合我胃口:张爱玲小说里的速度感、超然的疏离,笔记小说材料库,小说的细节跟特写,小说的离题……
评分有些还挺有意思的,比如说汪增琪那一段。但进入当代之后,特别是在结构主义之后,就会发现其实谈的都不是问题。所以我又觉得,真有时间还不如去看《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之类的,或者看看哈罗德·布鲁姆。
评分书袋掉得太多,看得我甚觉自己懵然无知。也不太适应这种语言。
评分无法卒读
评分没啥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