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屠格涅夫 外国文学 小说 俄罗斯文学 俄国 俄罗斯 爱情 名著
发表于2025-04-17
贵族之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19世纪50年代中期,俄罗斯贵族阶级趋向没落,农奴制的崩溃已不可挽回。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沙皇制的腐败,进步知识分子在思考人民的命运、祖国的前途。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正是在这个时期酝酿构思和呈献给读者的。
《贵族之家》鲜明、形象地描绘了俄国贵族的兴亡史。拉夫列茨基虽有远大目标,但怯懦得不知所措,甚至寄希望于贵族少女的指点与拯救。
在《贵族之家》中,作家通过拉夫列茨基与丽莎的爱情波折,探索了人生和个人幸福问题。
小说叙述了贵族青年拉夫列茨基由于年轻迷恋上了莫斯科退伍少将之女--美丽的瓦尔瓦拉,并轻率地与她结了婚。后来夫妇定居巴黎,瓦尔瓦拉成为社交场上的"名人"。拉夫列茨基发现妻子不贞后愤然离家。回国后与丽莎邂逅,互生爱慕之心。这时报刊登了他妻子的死讯,这燃起了他对幸福追求的希望。就在他与丽莎互托终身后不久,瓦尔瓦拉突然出现。那则死讯竟是讹传。幸福的希望化为泡影,丽莎进了修道院;拉夫列茨基虽然在妻子的恳求下没有离婚,从此一个人孤寂地度过余生。八年后当他故地重游再访丽莎家的宅邸时,已经物是人非,故人相继作古,丽莎还在修道院;年轻的一代长大成人,入住故宅。他在花园里昔日与丽莎互表衷情的长椅上静静地回忆过去,然后悄然离去。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只要罗亭身上有优点,我们就得感谢他。这比不公正地对待他要容易些。而我们对他向来是不公正的。惩罚他,这不是我们的事,也没有这个必要:他已经严厉地惩罚过自己了,甚至远远地超出了应得的惩罚……上帝保佑,但愿不幸能克服他所有的缺点,只保留他的优点!我为罗亭的优点而干杯!
评分一边的睫毛动了一下,是这么说的。
评分十九世纪俄国贵族生活之无聊、空虚、枯燥一览无遗。屠格列夫的文笔雕饰过重,怪不得老托尔斯泰不喜欢他。
评分为了最后的一段话而读了整本书。
评分初中,俄罗斯式的感伤,喜欢啊
一直对俄国文学敬而远之,因为经常读个几页就被一长串的名字搞得头晕眼花,久而久之,便给俄国文学贴上了无聊啰嗦的标签。而昨天花了一个下午念完了《罗亭》,却是被感动得差点热泪盈眶。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已经不止一次被这类主题打动了,一次次看着怀揣理想的主角成为殉道者...
评分说起文学之林的现实主义著作, 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法国与俄国的诸多作品。 如果说, 以巴尔扎克、左拉为代表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们描绘了“卑鄙的群像”的话, 那么, 以托尔斯泰、屠格涅夫为代表的俄国现实主义大师们则雕刻了“苦难的群像”。 其区别在于, 法国现实主义...
评分 评分一直对俄国文学敬而远之,因为经常读个几页就被一长串的名字搞得头晕眼花,久而久之,便给俄国文学贴上了无聊啰嗦的标签。而昨天花了一个下午念完了《罗亭》,却是被感动得差点热泪盈眶。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已经不止一次被这类主题打动了,一次次看着怀揣理想的主角成为殉道者...
评分http://baike.baidu.com/view/72116.htm 多余人。概念扩大化。 以前我写评论,还没凑到一百字就不想继续了,后来我发现,其实不是我不想写,当然也有这个可能,最重要的是我根本写不出,非不欲乃不能。 现在的状态就像这批多余人,只是比他们还惨,因为没钱。这样是不行的,还...
贵族之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